多组学分析揭示不同动物奶的营养成分差异
多组学分析揭示不同动物奶的营养成分差异
乳制品作为营养物质的重要来源,一直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品。其中,人乳因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对人体发育具有重要作用,一直是乳制品中的金标准。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营养需求的日益增长,当使用替代奶源配置婴儿配方奶粉时,必须努力使其成分与人乳相近。因此,探索不同乳制品的成分组成,筛选出具有与人乳更相似的功能成分极为重要。
今天为大家介绍一篇发表在《Food Chemistry》上关于不同动物奶营养成分评估的研究性论文。研究者来自沈阳农业大学动物科学与医学学院的王泽英老师团队。中科新生命为本研究提供了4D蛋白质组、非靶代谢组、非靶脂质组的检测和数据分析工作。
研究目的
本文旨在借助蛋白质组、非靶代谢组、非靶脂质组对人乳(CHP)、荷斯坦奶牛乳(HST)、猪乳(YXP)、牦牛乳(QHY)、水牛乳(GXB)样品中蛋白质、代谢物和脂质进行鉴定和比较。
主要内容
研究发现:
猪乳 含有丰富的N-乙酰神经氨酸(Neu5Ac)和特定极性脂质。与改变肠道微生物群,降低婴儿肥胖风险呈正相关;
牦牛乳 中含有丰富的肌酸和脂蛋白脂肪酶(LPL)。结合先前研究,肌酸具有抗炎、改善神经发育障碍、增强全身能量代谢的作用。同时,肌酸与LPL协同作用可预防肥胖;
水牛奶 中L-异亮氨酸(L-isoleucine)、棘囊酸(echinocystic acid)、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组织非特异性同工酶(ALPL)的丰度更高。结合先前研究,该类物质在调节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组成,促进β-防御素的分泌和促进脂肪酸合成增强免疫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是胎儿发育的重要因素;
荷斯坦奶牛牛乳 中亚氨基苯乙烯(iminostilbene),骨桥蛋白(OPN)含量较高。结合先前研究,亚氨基苯乙烯通过抑制心肌组织中促炎因子的表达来增强心功能。骨桥蛋白与许多炎症过程有关,对大脑发育和认知功能产生影响。建议将奶牛中的骨桥蛋白纳入婴儿配方奶粉中。亚氨基苯乙烯和OPN可能协同作用增强抗炎疗效。
技术路线
研究采用了多组学分析方法,包括蛋白质组、非靶代谢组和非靶脂质组的检测和数据分析。
研究结果
单组学独立分析显示,5种乳制品在物质组成、部分物质的相对丰度、蛋白质上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非靶代谢组共鉴定到1992种代谢物,非靶脂质组共鉴定出2585种脂质,蛋白质组检出数量存在差异。
关联分析表明,不同乳制品间存在多个分子层面的差异。例如,牦牛乳中肌酸与LPL之间高度显著正相关,荷斯坦奶牛乳中亚氨基苯乙烯与OPN呈极显著正相关。
总结
本研究借助多组学技术,全面揭示了5种乳制品的独特成分和功能差异,明确了不同乳制品中特异高表达的关键物质、物质间潜在的互作关系及主要介导的代谢途径,为乳制品营养功能研究提供了分子基础。其中,猪乳中显著存在N-乙酰神经氨酸(Neu5Ac)和极性脂质,如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肌醇(PI)、鞘磷脂(SM),其功能值得进一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