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借款合同主体的资格该如何审查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借款合同主体的资格该如何审查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66law.cn/laws/519781.aspx

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审查合同主体的资格是确保合同合法有效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从法人、其他组织及自然人三个维度,详细解析借款合同主体资格的审查要点,并分析特殊情况下合同主体的认定问题。

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借款合同的订立,同样要采取要约、承诺方式。一份合法有效的借款合同,应符合《民法通则》第五十五条规定的条件,即: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其中第二、三条件侧重于对合同双方对合同内容的规定,第一条件是关于合同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规定,借款合同当事人的民事行为能力直接关系到借款合同的效力。在贷前对借款人的主体资格进行审查是银行等金融机构决定是否发放贷款的前提条件。借款人主体可以分为法人(主要为公司)其他组织及自然人。

对法人及其他组织类借款人主体资格审查的重点是其主体资格的存续情况(主要依据是否参加工商年检来判断其继续经营资格和存续状态)偿债能力、商业信誉。

在以自然人为借款人的个人信贷借款合同中,银行应首先通过有效身份证明、印章等核实签约人是否为借款人本人。已满18周岁,精神正常,能够完全辨认自己行为及其后果的自然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具有中国国籍的港澳居民,其借款主体资格不存在法律障碍。为确定港澳居民的国籍,对港澳居民申请贷款的,应当由当地的律师事务所出具身份公证。

借款合同主体认定情况分析

一、一般责任主体的认定
借款合同一般应为要式合同,采用书面形式,故以书面形式表现出来的借款凭证一般都是双方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的产物,因此基于合同的相对性,可以从借款凭证本身直接确定借款合同关系的主体。

二、特殊情况下的责任主体认定
民事审判实践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借款合同上既有企业名称又有自然人(往往为企业的负责人或工作人员)签名的情况,在偿还债务的责任问题上,经常是企业与签名的人员互相推诿。其原因就是相关的直接证据常常不是很足,较难认定借款合同的主体究竟是法人或其他组织还是自然人。

对于借款合同的主体审查资格通过本文的内容介绍大家都清楚了吧,除次之外对于借款合同主体认定情况分析也是很重要的内容,对于在借贷关系中需要弄清楚这方面,才能更好的进行相应的借款。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