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举不高怎么办?——浅谈五十肩
手举不高怎么办?——浅谈五十肩
五十肩,又称肩周炎、冰冻肩,是一种常见的肩部疾病,尤其多见于中老年人和长期操劳的家庭主妇。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五十肩的症状分期、中西医治疗方法以及家庭自我保健方法,帮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47岁的王妈妈最近在做家务时,发现右肩抽痛,晚上会痛醒,挂衣服时手举不高,穿脱衣服更是疼痛难耐,有时半夜还会因为肩膀痛而醒来,在女儿的建议下决定求助中医诊所。
五十肩又名肩周炎、冰冻肩、肩凝症、漏肩风,以肩部疼痛沉重,活动受限为主要特征。因年岁渐长,感受风寒湿邪,凝滞经络;或因过度劳累,血瘀凝滞不通,不通则痛。
西医冰冻肩的定义是由Codman在1934年提出,五十肩的学名是“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女性多于男性,尤其是长期操劳的家庭主妇和停经妇女最常见,或因肩关节曾经受伤等原因造成。原发性冰冻肩与甲状腺疾病、糖尿病等病因有关;继发性冰冻肩常为肩部受伤、骨折、肌肉受伤等病因所引起。
五十肩的临床表现可分为3个阶段:
第一是“疼痛急性期”:(2-9个月)症状为肩部的肿热痛,患者肩部的活动受限主要是因为疼痛而不敢活动,但被动的关节活动度尚可。
第二是“粘连起始期”:(4-12个月)因为炎症再加上不敢活动,使得炎症的组织以及关节囊开始粘连。所以被动与主动的关节活动都会受到限制。肩颈的疼痛会持续,睡觉翻身会常痛醒,甚至连休息时也会抽痛。
第三是“缓解期”:(1-3.5年)此时炎症虽逐渐退去,疼痛会逐渐改善,但是已粘连的组织还是会造成关节活动度明显的下降。
整个病程若没有治疗,可能会持续1到3.5年。
西医治疗可用非类固醇类的消炎止痛药、肌肉松弛剂减少疼痛,增加病患做关节活动运动的能力,还可以用物理治疗来促进肌肉的放松。
中医方面可用中药、针灸、伤科或扁针治疗,像是“气滞血瘀型”表现可见肩部胀痛或刺痛,入夜更明显,夜间难眠,痛处拒按,用疏经活血汤等作加减;“痰湿型”可见症状可见肩痛持续难愈,有沉重感,痛处拒按,活动受限,阴雨天或遇冷疼痛加重,用二术汤等作加减;扁针治疗,是用特殊针具将粘连处用特定手法作松解,使患者肩关节的活动角度能加大。
五十肩的治疗原则是把粘连的部分解开,紧绷的肌肉作放松,本病痛在肩,其位置是手三阳经、足少阳经及手太阳经所过之处,取穴以肩髃、肩井、肩髎等穴为主,针灸完后可搭配药布外敷来消炎止痛,除了以上的治疗外,平常在家可以做以下的肩关节运动:
练功疗法:每天早晚各做5次搭对肩、梳头、稍息每个动作停10秒钟。
爬墙运动:正面或侧面向墙,距墙面约30cm,以手指在墙上向上爬。
毛巾运动:双手反转背后,好手在上,患手在下,各拉住毛巾一端,用好手将患手以稳定的力量上下拉动,避免突然猛力拉扯。
<本文仅提供患者教育及学术交流使用,若有相关疾病症状,仍需就医请医师评估诊疗,如需引用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