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带您了解伤寒
一文带您了解伤寒
伤寒是一种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这种病菌可以在人体内引起高热、全身中毒症状、肠道溃疡以及相对缓脉等临床表现,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什么是伤寒
伤寒是一种由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这种病菌可以在人体内引起高热、全身中毒症状、肠道溃疡以及相对缓脉等临床表现,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病因与传播途径
病原体:伤寒沙门氏菌,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
传播途径:通过食用或饮用被伤寒沙门氏菌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尤其是未经彻底煮熟的肉类、海鲜、奶制品及受污染的蔬菜水果等。此外,直接接触伤寒患者的排泄物或呕吐物后未洗手也可能传播。
临床表现
潜伏期通常为7-14天,但可短至3天,长至30天。
初期症状:类似普通感冒,包括发热、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
典型症状:高热,可达39-40°C,持续不退。相对缓脉,体温升高时,脉搏却相对缓慢。消化系统症状,腹痛、腹胀、便秘或腹泻,右下腹有压痛感,可能伴有肝脾肿大。神经系统症状,表情淡漠、反应迟钝,严重者可能出现谵妄、昏迷。玫瑰疹,部分患者胸腹部皮肤可出现淡红色的小斑丘疹,压之退色。
诊断
血培养:是确诊伤寒的主要方法,阳性率高。
骨髓培养:在血培养阴性时,可考虑做骨髓培养,阳性率更高。
粪便培养:在病程第2周起阳性率逐渐增加,第3-4周阳性率最高。
免疫学检查:如肥达试验,但需注意其假阳性和假阴性率较高。
治疗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及患者体质服用适宜蒙药制剂,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特色疗法治疗:根据病情选用腹部诺哈拉呼术、蒙药足浴疗法、盐热敷疗法、穴位针灸术等。
预防
管理传染源:对伤寒患者进行隔离治疗,直至症状消失且粪便培养连续两次阴性。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饮食卫生管理,不吃生或半生的食物,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
保护易感人群:对易感人群进行伤寒疫苗接种,但需注意目前使用的伤寒疫苗保护效果有限,且持续时间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