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蜀道难》:李白笔下的天堑之旅,穿越千年的惊心动魄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蜀道难》:李白笔下的天堑之旅,穿越千年的惊心动魄

引用
百度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8926163214782202

《蜀道难》全诗原文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剑南道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生于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一说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李白父亲名叫李客,李白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其性格豪放不羁、感情爱憎分明、想象力高深莫测。他继承和弘扬了前代浪漫主义诗人的创作成就,通过惊世骇俗、不拘一格的笔墨,抒发诗人在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犹豫、徘徊,心中无法排遣的愤懑、忧虑,同时对当时腐朽的封建社会及黑暗政治进行了猛烈抨击。李白的诗歌以其雄奇的想象、极度的夸张、浓烈的感情和奔放的语言,成为后世诗人学习和模仿的典范。

写作背景

《蜀道难》的创作背景,从唐代开始人们就多有猜测,主要有四种说法:甲、此诗系为房琯、杜甫二人担忧,希望他们早日离开四川,免遭剑南节度使严武的毒手;乙、此诗是为躲避安史之乱逃亡至蜀的唐玄宗李隆基而作,劝喻他归返长安,以免受四川地方军阀挟制;丙、此诗旨在讽刺当时蜀地长官章仇兼琼想凭险割据,不听朝廷节制;丁,此诗纯粹歌咏山水风光,并无寓意。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公元753年(唐玄宗天宝十二载),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琯、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甲、乙两说明显错误。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章仇兼琼镇蜀时,虽然盘剥欺压百姓,却不敢反叛朝廷,相反一味巴结朝中权贵,以求到长安去做京官。相对而言,还是最后一种说法比较客观,接近于作品实际。

一般认为,这首诗很可能是李白于公元742年至744年(天宝元载至天宝三载)身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

逐句翻译与鉴赏

原文: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翻译:啊,多么危险啊,高得让人惊叹!蜀道之难行,比登天还难!
鉴赏:开篇即以强烈的感叹词“噫吁嚱”引出,瞬间抓住读者心弦。通过“难于上青天”的夸张比喻,直接点出蜀道之难,为全诗定下雄伟壮阔的基调。

原文: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翻译:传说中的蚕丛和鱼凫两国,开国之事已遥远模糊。从那时起过了四万八千年,蜀地与秦地之间道路阻隔,人迹罕至。
鉴赏:此句借古喻今,通过历史传说增添神秘色彩,同时强调了蜀地的孤立与闭塞,为后文描述蜀道之难做了历史铺垫。

原文: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翻译:西边太白山上有条仅容飞鸟通过的小路,可以直达峨眉山顶。据说是因为山崩地裂,壮士牺牲,才开辟出这条天梯般的石栈道路。
鉴赏:运用神话般的描述,展现了自然之力与人力开凿的壮举,既体现了蜀道的奇绝,又蕴含了对前人艰辛开拓的敬仰。

原文: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翻译:上面有六龙拉着太阳车也难以越过的高峰,下面有波涛汹涌、回旋曲折的河流。连黄鹤都飞不过去,猿猴想要攀登也愁苦不堪。
鉴赏:通过极度的夸张,将蜀道的高险描绘得淋漓尽致,黄鹤与猿猱的无奈,进一步强化了蜀道的不可逾越之感。

原文: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翻译:青泥岭的道路盘旋曲折,百步之内就有九次转弯,围绕着山岩蜿蜒而上。伸手可以摸到天上的星辰,仰头呼吸都感到困难,只能抚摸着胸口坐下来长叹。
鉴赏:细腻描绘了行人在蜀道上的艰难行走,通过“扪参历井”的夸张手法,展现了蜀道之高,让人仿佛亲历其境,感受到那份压抑与艰辛。

原文: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翻译:问你向西远游何时归来?这可怕的道路,岩石陡峭难以攀登。只能看见悲伤的鸟儿在古树间哀鸣,雄鸟雌鸟相互追逐在林间。
鉴赏:以问句引出对友人的关切,同时借悲鸟之景,寓情于景,表达了旅途的孤独与艰难,以及对未知归期的忧虑。

原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翻译:蜀道之难,真的比登天还难,听了这些描述,连人的脸色都会因惊恐而变白!连绵的山峰离天不过一尺之遥,枯老的松树倒挂在悬崖绝壁上。
鉴赏:再次强调蜀道之难,通过“凋朱颜”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听闻蜀道艰难后的震撼。而“连峰去天不盈尺”的夸张,则将蜀道的险峻推向极致。

原文: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翻译:奔腾的急流瀑布争相轰鸣,水石相击在山谷中回响如雷。蜀道就是这样危险,唉,你这远道而来的人为什么要到这里来呢?
鉴赏:通过瀑布与山石相撞的壮观景象,进一步渲染了蜀道的惊险,最后以反问句结尾,既是对友人的不解,也是对人生选择的一种哲学思考。

原文: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翻译:剑阁山势高大雄伟,地势险要,一个人守住关口,就能让成千上万的人无法通行。
鉴赏:此句以剑阁为具体例证,进一步强调蜀道的艰险。剑阁作为古代蜀地的重要关隘,其地势之险要,使得防守变得异常容易,一人守关即可抵挡万军,这种夸张的描述既突出了剑阁的自然屏障作用,也暗含了蜀地易守难攻的军事特点。

原文: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翻译:如果守卫的人不是可信赖的亲信,就可能变成像狼和豺一样的凶残之人。
鉴赏:此句通过比喻,表达了作者对守卫者忠诚度的担忧。在险要的关隘,守卫者的立场和品质至关重要,一旦守卫者心怀不轨,就可能对过往的行人构成威胁,甚至变成比猛兽还要凶残的存在。

原文: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翻译:早上要躲避猛虎,晚上要躲避长蛇;它们磨牙吮血,杀人之多如同割麻一样。
鉴赏:此句运用夸张和比喻,将蜀道上的危险推向极致。猛虎和长蛇象征着自然界中的凶猛生物,而“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则形象地描绘了这些生物对人类生命的威胁,同时也隐喻了社会上的险恶势力,使得蜀道之旅充满了未知和危险。

原文: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翻译:虽然锦城(成都)是个享乐的好地方,但还是不如早点回家安全。
鉴赏:此句以锦城的繁华与家的安宁形成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旅途危险的深深忧虑。即使目的地再美好,但旅途中的艰险让人望而却步,不如早早归家,享受平凡而安宁的生活。

原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翻译:蜀道之难行,比登天还难;我侧身西望,不禁长叹一声!
鉴赏:此句是全诗的总结,也是情感的升华。诗人再次强调蜀道的艰难,用“难于上青天”的夸张比喻,表达了对蜀道之难的深刻感慨。同时,“侧身西望长咨嗟”的动作和神态,形象地展现了诗人面对蜀道时的无奈和叹息,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整首诗以蜀道之难为主线,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蜀地山川的雄奇险峻,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和对安全的渴望。

全文鉴赏与艺术手法

《蜀道难》全诗以蜀道之难为核心,通过丰富的想象、夸张的比喻、生动的描绘,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紧密结合,展现了李白诗歌的独特魅力。诗中既有对自然奇观的赞美,也有对人生旅途艰辛的深刻反思。艺术手法上,李白巧妙运用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同时,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和视觉、听觉的多重感官刺激,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蜀道的惊心动魄。此外,诗中的反问、感叹等句式,不仅增强了语言的表达力,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使其超越了单纯的地理描述,成为对人生挑战与探索的深刻寓言。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