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孟浩然《春晓》的深层解读:一个矛盾诗人的隐喻世界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孟浩然《春晓》的深层解读:一个矛盾诗人的隐喻世界

引用
搜狐
1.
https://www.sohu.com/a/405257865_557768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代表作之一,全诗仅二十字,却意境深远,耐人寻味。本文将从字词解析、意象分析和诗人经历等多个维度,深入探讨这首诗的深层含义。

逐句解析

第一句:春眠不觉晓

“晓”字解释为破晓。“不觉”一词,有人理解为“不知不觉”,即大脑有意识但未主动察觉;也有人理解为“不知道”,即大脑无意识。考虑到“眠”字表明诗人在睡觉,大脑对“晓”自然无意识,因此应解释为“不知道”。《诗经》有云:“鸡既鸣矣,朝既盈矣。”这表明古人鸡鸣即起,而诗人不知道天已破晓,显然是睡了懒觉。但若认为这是在赞美春天适合睡觉,则有违逻辑,因为如果睡得香甜,就不会听到夜间的风雨。正确的逻辑应该是:昨晚的风雨交加之声使诗人没有睡好觉,才使得今晨睡了一个大懒觉。这一句应当解释为:春天里某一个早晨睡了懒觉,都不知道天已经破晓。

第二句:处处闻啼鸟

“处处闻”解释为到处听见。“啼鸟”有人解释为“鸟啼之声”。但通过对比孟浩然的其他诗句,如《久滞越中,贻谢南池、会稽贺少府》中的“两见夏云起,再闻春鸟啼”,以及《寒夜张明府宅宴》中的“醉来方欲卧,不觉晓鸡鸣”,可以看出“啼鸟”的文本结构与“鸟啼”、“鸡鸣”不同,含义当然也不一样。诗人把“鸟”放在“啼”的后面,意在突出鸟,声音是其次的,“啼”是修饰语,“鸟”才是中心语。通过分析同时期其他诗人的相关诗句,可以看出用“啼”来形容“鸟”颇带有否定的意味。再联系第一句,可知诗人厌烦“鸟”是因为它打扰了“春眠”,所以这句应当解释为:醒来是因为到处有鸣噪的鸟。

第三句:夜来风雨声

这句在表层含义里属于回忆的成分,所隐喻的也应该是孟浩然的过去。孟浩然一生是个悲剧,他在《还山贻湛法师》中也自叹:“心迹难以遂愿,尘世坎坷不平。”不言而喻,“夜来风雨”是指诗人仕途坎坷的遭遇。

第四句:花落知多少

这一句明显是疑问句,但很多注释都错误地把它当作感叹句,例如“不知落了多少花”、“不知道花儿被打落了多少”等等。这样的理解把诗人疑问的对象抹杀了,只剩下淡淡的感叹。联系第三句,这句应当解释为:试问:被风雨打落的花有多少呢?

主题解读

对于《春晓》的主题,最为普遍的观点是喜春,但上述表层含义已经说明,诗人并没有睡好觉,“啼”字也带有否定意味,加之“风雨”的意象,把诗的内涵理解为喜春显然不合情理。另一种观点认为是惜春,但这是以偏概全,花不是春天所独有的,不能见“花落”就把它理解为春天逝去的象征。所以春天并不是《春晓》的主旨,对“眠”、“鸟”和“花”三个意象的理解才是解开此诗隐喻的关键所在。

“眠”字解读

“眠”字的表层含义是“睡觉”,而“睡觉”这个意象在孟浩然的诗里含有隐居之情。限定“眠”的“春”,乃四季之首,有青春年少之意,暗合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的经历,由此可以合理推断出作者用“眠”喻隐居。

“鸟”字解读

既然“眠”代表隐居,那么“醒”则代表出仕。前文提到诗人意在突出“鸟”,而且是“鸟”把“眠”打断,致使诗人“醒”了。换句话说,“鸟”是一种外在的力量,迫使诗人从隐居走向仕途。从孟浩然的生平来看,这种推动力量正是孟浩然身边的朋友。孟浩然的诗作中有名有姓的官员达60人之多,这些朋友显然会对孟浩然形成压力圈,或许还有吸引力,使他不得不争取出仕。“鸟”的意象在诗歌中经常用来暗喻他人,因此,“鸟”应是对官场朋友的隐喻。

“花”字解读

孟浩然对“花”情有独钟,因此“花”才是《春晓》的诗眼,“惜花”才是本诗的主旨,“春”只是在首句交代的背景而已。孟浩然非常看重自己的才能,但终身布衣,英雄无用武之地,眼看自己的才能白白浪费,遂凄然叹问。“花”之于“春”犹如“才能”之于“青春”,因此“花”隐喻时光。

结语

孟浩然的这一问如果要寻找提问的对象,纵观全诗,“鸟”是唯一隐喻人的意象,也是唯一能够回答提问的意象,所以此问是在埋怨官场朋友不相助之举。孟浩然的一生是矛盾的,一方面,他适合隐居;另一方面,他想建功立业。性格和追求之间的不谐调是孟浩然出仕无门、退隐无果的原因,诗歌成为他排解仕隐纠葛的特效剂。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许多诗是为了给生活的矛盾求统一,求调和而产生的。孟浩然既免除了一部分矛盾,对于他,诗的需要便当减少了。”矛盾的诗人写出矛盾的诗歌,抒发矛盾的情感,是包括孟浩然在内的唐代诗人的普遍特征。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