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药指南 |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选药各不相同
用药指南 | “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选药各不相同
糖尿病患者在选择降糖药物时,常常面临“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用药的困惑。实际上,不同类型的降糖药物在作用机制和适用场景上存在显著差异。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各类降糖药物的特点,并提供科学的用药指导建议。
降低空腹血糖的药物
中长效降糖药起效慢,药效维持时间久,因此对降低餐后血糖效果更明显。常见的有:
磺脲类药物:主要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来降低血糖。该类药物既有短效也有长效:格列美脲、格列本脲、格列齐特,及改良剂型的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吡嗪缓释片和格列齐特缓释片。
DPP-4抑制剂:通过抑制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剂的水解酶,使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最终达到降糖的目的。临床上常用的包括西格列汀(捷诺维)、沙格列汀(安立泽进口、奥心怡国产)、维格列汀、利格列汀等。
双胍类降糖药:抑制肝糖元异生,减少葡萄糖的来源,增强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增强机体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胰高血糖素的释放。如二甲双胍缓释片。
SGLT-2抑制剂:既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具有高选择性和特异性,可减少近曲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增加尿葡萄糖排出。临床上常用的有达格列净、恩格列净、卡格列净。
降低餐后血糖的药物
短效降糖药半衰期较短,往往服药后可快速起作用,多用来控制餐后血糖。常用的包括以下几种:
a-糖苷酶抑制剂:通过延缓肠道内糖的消化和吸收,降低餐后高血糖,减轻葡萄糖的毒性作用,改善胰岛素抵抗。常用的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
格列奈类药物:是一种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可刺激第一时相的胰岛素分泌。主要有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和米格列奈。
磺脲类促泌剂中短效药物: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口服吸收快,代谢迅速,对降低餐后血糖也很有效果。二甲双胍中二甲双胍片以及二甲双胍肠溶片对降低餐后血糖也很有帮助。
联合用药原则
如果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都比较高,可否各选一种药物来服用?实际上由于药物的作用原理和作用时长各不相同,联合2种甚至3种降糖药一起使用的也很常见。为了安全起见,患者联合用药时要注意:
同种类别的药物不能联用,比如:格列美脲主要用来降低空腹血糖,格列喹酮主要降低餐后血糖的,但是这两种药都属于磺脲类促泌剂,应避免同时使用,以防肝肾功能损害、低血糖等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同作用机制的药物不能联合使用,比如:磺脲类药物和格列奈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均为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所以磺脲类药物不能与格列奈药物联用。这两类药物也不推荐与胰岛素一起联用,以免加重低血糖的风险。
联合用药并不是无限度的,一般不超过3种,而且联合使用多种降糖药时各剂量一般不用全量。如果糖尿病患者用了超过2种、剂量中等以上的口服降糖药后血糖仍难达标时,就要考虑联合胰岛素治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