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Openbook好书奖:童书及青少年图书获奖作品分析
2024 Openbook好书奖:童书及青少年图书获奖作品分析
2024年Openbook好书奖的年度童书及青少年图书评选活动已经圆满结束。本次评选共收到52本作品,其中童书41本、青少年图书20本,最终评选出10本获奖作品。这些作品展现了从探索内心情感到冒险奇遇等不同主题,无论本土创作还是国际题材,都彰显了出版界的创新与多样性。
多元文化的融合与亚裔作家崛起
过去5年,童书及青少年出版界逐渐展现出更为多元的文化色彩。先前多元文化的描写多以黑人为主,但近年来焦点逐渐转向亚洲。早期的“亚洲”题材往往形象模糊,以中国或日本为代表,或是融合多钟亚洲印象。然而,近期的得奖作品呈现了更具体的亚洲文化背景。这些作品由亚裔后裔、移民或混血作家创作,能够直接深入展现其文化,因此其题材多以故乡的传说、文化或生活为基础。台裔作家的能见度也随这提升,为读者带来真实且多元的视角。
这项趋势也体现在近年的凯迪克奖、纽约时报图画书Best 10,以及纽伯瑞奖中。例如,2021年的纽伯瑞金奖《遇见虎灵的女孩》聚焦于韩国的虎灵传说;2022年的凯迪克金牌和纽伯瑞荣誉双料得主《西洋菜》,则透过摘取西洋菜的情节,触及中国历史上的大饥荒。儘管这两部作品的体裁与切入角度不同,它们都探讨了移民适应新家园过程中面临的身份认同挑战。
此次入围的青少年作品也反映出这样的多样性。例如,《星星满口袋》中的主角母亲来自科威特,作品充满中东文化的浓厚氛围。《最后的制图师》则是一部将泰国神话中的“纳迦龙”融入架空世界的奇幻小说。另一部作品《点心宫殿》致敬了莫里斯·桑达克的《厨房之夜狂想曲》,其原文书名为粤语发音的“Dim Sum Palace”,儘管乍看之下似乎来自香港作家,实际上是由一位台裔作家创作。
女性角色的崛起
教育学者茱蒂·索贝萝芙(Judy Sobeloff)于2018年提出了“儿童文学中性别角色黄金比例”的概念。她指出,在儿童文学中,每當有一個聰明、勇敢且充滿冒險精神的女主角出現,故事中往往需要加入約1.618個男性角色來平衡。由於角色數量需要取整,這結果反映在常見的冒險三人組中,以2:1的男性與女性比例呈現,《哈利波特》即為符合此比例的最佳範例。
2016年问世的《Good Night Stories for Rebel Girls》则引领了女性主角兴起的潮流,对童书界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因此在近年来的儿童文学中,女性主角的比例显著提升。
本次入围的书籍亦显示出了这一趋势。《未曾上映的电影》讲述凯特这位女主角的成长与寻找之旅。凯特从一出生就失去母亲,她与父亲之间的关系也因疏离而复杂。某天,命运让她遇见了神秘的凯诺女士,这位女士带她来到一个奇特的电影院。这座电影院播放的并非虚构的影片,而是人们过去的“回忆”,而凯特能随着影片的播放,回到那些遗失的过往。本书运用电影作为叙事的媒介,将每段记忆串联成富有戏剧性的篇章,让故事如同一场充满悬念的电影,画面感强烈且扣人心弦。
《温德比之谜》巧妙地将历史与科学技术结合,从一具古代屍體揭開兩千年前少女試圖反抗傳統的悲劇故事,並透過科學發現帶來意想不到的性別轉折。
在探讨冒险和勇气的作品中,《偷云贼》塑造了勇敢且机智的女主角玛拉,她在干旱的世界中为拯救父亲而展开了一场危险的冒险。这部作品通过角色的成长与探索,呈现了女性在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智慧。
《眨眨眼》则以台湾眷村为背景,将儿时回忆与中国古典文学巧妙融合,让似是散文结构的故事别具文化深度。《女孩与头骨先生》充满悬疑和神秘感,改编自欧洲中部的民间故事,描绘女孩在半夜逃亡时遇见一个头骨的奇遇。随着故事的发展,小女孩在未知的城堡中面对恐惧与挑战,情节转折出人意料,后劲无穷。
此外,《我的老奶奶朋友們》和《芭芭的花園》虽然是以小男孩为主角,却通过他们与年长女性的互动,展示了孩童与老年人之间温暖且充满爱意的联系。这些作品以细腻的视角,捕捉了世代之间的情感交流。
情绪管理与心灵疗愈
在儿童文学中,“情绪”这个主题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早期的童书中,情绪的呈现主要集中在帮助儿童辨识并理解各种情绪,从而疏导和管理自身情绪。然而,随着读者群体的需求演变,现代童书已将这个议题扩展到更深的心理层面,成为跨越年龄限制、具有疗愈效果的作品。
《情绪大饭店》便是一个例子,它以引人注目的标题直接切入主题,吸引读者关注并促进销售。本书将情绪和感受具象化,描绘成不同的饭店旅客,而饭店经理则根据每位旅客的特定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这种将抽象的情绪具体化为角色的手法,类似於广受欢迎的动画电影《脑筋急转弯》,使情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我和我的小伤疤》是一部细腻描绘情感的作品,讲述小女孩跌倒后,因膝盖结痂而引发的复杂情绪——不安、厌恶到悲伤。随着时间的流逝,她逐渐与自己的伤疤建立了微妙的关系,最终在痂脱落、伤口愈合的那一刻,象征著她身心的平复。这部作品不仅传达了身体上的复原,也隐喻了心理上的创伤需要时间来疗愈。
在《我的眼泪果酱》中,作者巧妙地用充满想象力的情节,展现主角法兰克面对孤立和悲伤的独特应对方式。法兰克将自己的眼泪熬成果酱,邀请朋友来喝茶并分享果酱三明治。这个过程不仅象征著将悲伤转化为分享和友谊的力量,也表达了创造性地应对情感困境的智慧。
在《门外有一头狮子》中,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的视觉元素展现小男孩面对恐惧的不同反应。左页的小男孩因惧怕而躊躇不前,象徵內心的畏懼;而右頁的小男孩則逐步想出應對策略,展示了內心勇氣的崛起。這樣的設計正如我們在人生挑戰中,心裡恐懼與勇氣兩股力量相互拉鋸的過程,使讀者產生深刻的共鳴。
《上学快來不及了!》运用夸张的图像和大胆的构图来表达小男孩因即将迟到而感到的焦急与不安。这种视觉语言带来了张力和速度感,使读者几乎可以体会到小男孩奔跑的心情。
相对地,采用完全相反的叙事模式,作者通过平稳的节奏,与妈妈一同缓缓回顾过去。这种安静的叙述方式,让读者随着文字一起感受回忆的甜美与忧伤。故事中那些与亲人共享的时光、经历的离别与新开始,成为了珍貴的情感篇章。
知识类书籍持续增长热销
延续近年趋势,知识类书籍的出版依然蓬勃,尤其是动植物题材的作品。今年入围作品中,备受赞誉的《大象哈努:奔向自由的旅程》由越南野生动物保育员阮庄根据亲身经历改编,揭露观光大象的悲惨真相。《保持原来的样子就很好了》让读者跳脱人类的角度,以另一種思維理解那些「不有趣」的動物。
《遇见山林里的小动物》以76篇漫画短文,搭配生动插图,让读者轻松吸收生态知识。《从陆地到海洋 鲸的演化》则以壮丽的图鉴复原画,带领读者回溯5000万年前的鲸类演化历程,呈现自然界奇迹。
除了翻译作品外,自制书籍也不逊色。《小怪兽备忘录:你不知道的动物生存技》以写实插画和简要文字介绍动物的隐秘行为。生态绘本作家邱承宗的新作《遇见五色鸟:探查育雛保衛戰的林間散步》,精炼了3年实地观察的精华,描绘台湾特有种五色鸟的育雛情景,并融入绿绣眼、台湾蓝鹊等熟悉物種的生活畫面。
《爱旅行的候鸟》则详细描绘落脚台湾的候鸟迁徙过程,作者林大利具有生物多样性研究所的专业背景,先前两部作品均获得大奖肯定,绘者陈裕旻则以细腻自然插画著称,期待未来更多作品问世。
尽管台湾知识类童书表现亮眼,但写实风格的生态绘本仍相对稀少,自陈丽雅、刘伯乐等前辈离世后,亟需新生代加入创作行列。
非虚构文学的多样化发展
非虚构类童书中,除了知识类书籍之外,传记作品依然是重要的题材。《祕密的地下鐵》一书别具一格地运用了陶偶来重现1870年代的历史背景,生动再现阿弗雷德·伊利·比奇(Alfred Ely Beach)及其气动地下铁的创建过程,展现从观察、思考到实现的过程。《热爱恐龙的女孩,最终成为激励人心的古生物学家!》讲述一个女孩自幼热爱恐龙,立志成为古生物学家,最后凭著热情与坚持实现梦想的真實故事。
在这些作品中,《为了这个家,我杀了我自己:儿少照顾者的重生日记》格外引人注目。这本书触及现代社会中逐渐受到关注的长期照顾议题,特别是聚焦在鲜少有人讨论的“儿少照顾者”群体。
相比成年照顾者,儿少照顾者面临的困难更加复杂和挑战重重。他们往往被迫过早承担家庭责任,牺牲童年和自我成长。本书不仅描述了儿少照顾者在心理和生理上的挣扎,还收录了多位真实人物和医疗专家的经历,并以漫画形式呈现,让内容更加亲近读者。这种创作手法旨在唤起社会对儿少照顾者的关注,促使人们正视这个在照护系统中常被忽略的族群。
台湾原创作品,老将新锐并驾齐驱
本次入围作品中有12件为台湾原创作品,展现了本地创作的多样性和创新力。知识类书籍除前述3本外,还包括《不得了!超有料的体育课》与《茶的时空之旅:五千年奇幻道路》。老牌作家如邱承宗、林世仁与赵国宗,联袂创作的《十二生肖动物童诗》延续了他们一贯的风格。此外,黄春明的经典童话《巨人的眼泪》也改编成绘本,让人耳目一新。中生代作家汤姆牛则持续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展现出强烈的人格特色。
新锐作者的作品也不容忽视,其中包括《山左大力士》、《健忘的汪达奶奶》与《有一个石头不想睡》等,这些作品获得了好绘芽、信谊幼儿文学奖等肯定,展现了新世代作家在表达创意与故事情感上的卓越能力。
结语
如前所述,随着全球疫情和战争等重大事件的影响逐渐消退,出版界的作品也逐步回归主旋律。在台湾,童书市场依然以翻译书为主,且引进速度迅速,这使我们能够从今年的入围作品中清晰看见当前的潮流趋势。
DEI(多样性、平等性、包容性)的推动让更多的作品展现出多元且包容性的议题。而在SDGs(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助推下,知识类书籍的出版继续蓬勃发展,不仅在内容上日益丰富,视觉表现也日益创新。
尽管当前的出版趋势仍主要受到美国出版市场及大奖动向的影响,某些动植物类的知识书籍未必与台湾的生活环境紧密相连,随着全球市场日益互通互联,我们期待未来能看到更多融合本地文化特色的创新作品,这些作品不仅能够延续国际的潮流,还能够在本土文化的土壤中茁壮发展,注入新的创意与活力。
2024Openbook好书奖·年度青少年图书
2024Openbook好书奖·年度童书
- 《上学快來不及了!》,小木屋工坊(The Cabin Company)著,米雅译,小天下出版
- 《巨人的眼泪》,文:黄春明、图:薛慧瑩,联合文学出版
- ,席尼·史密斯(Sydney Smith)著,宋珮译,拾光工作室
- 《遇见五色鸟》,邱承宗著,亲子天下出版
- 《蝴蝶小孩》,马克·麦耶斯基(Marc Majewski)著,许珈瑜译,小漫遊文化
- 《谁是魔法王》,张韵珊著,远流出版
- 《战争,不是我的游戏》,艾立克·巴图(Éric Battut)著,李毓真译,米奇巴克出版
年度童书/年度青少年图书·决选评审
2024Openbook好书奖 年度童书及青少年图书 决选评审团,左起:钟欣颖、许亚历、苏懿祯、刘旭恭、罗位育
- 许亚历(儿童文学艺术教育工作者、创作者)
- 刘旭恭(绘本作家)
- 钟欣颖(清大师资培育中心幼儿园教师学士后教育学分班计划共同主持人)
- 罗位育(自由写作者)
- 苏懿祯(儿童文学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