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解密|石破天惊: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隐藏着“失传”的“山海经”神兽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解密|石破天惊: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隐藏着“失传”的“山海经”神兽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506/23/46721948_1122556042.shtml


《山海经》是一部神秘而吊诡的著作,涵盖了山系、水文、动物、植物、矿藏、地理、经济、风俗等内容,记载了40个邦国、550座山、300条水道、100多位历史人物以及400多个神怪畏兽。这部著作对中国古代历史、地理、文化以及中外交通、民俗、神话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近年来,山西忻州九原岗北朝壁画的发现为研究《山海经》提供了新的线索。在山西博物院举办的《山西博物院藏古代壁画艺术展》中,九原岗北朝壁画墓道两壁第一层的“升天图”引起了广泛关注。这幅壁画中绘制的奇禽畏兽、龙鹤仙人、雷公风伯等形象,经专家考证,与《山海经》中的记载高度吻合。这一发现不仅展示了北朝时期绘画艺术的巅峰水平,更为研究《山海经》图像提供了珍贵的考古材料。





《山海经图》的传承与演变

关于《山海经图》的研究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历代注家和研究者对《山海经》古图的推测,大致可归纳为禹鼎说、地图说、壁画说和巫图说四种。虽然有学者认为《山海经图》在两晋时期已经全部亡佚,但考古学的发现表明,《山海经》图像并没有完全消失。从汉代到南北朝时期的考古材料中,可以找到《山海经》图像的传承和发展脉络。


九原岗《升天图》中的《山海经》神兽

九原岗北朝大墓壁画由多个画师共同完成,其中第四层的《升天图》是绘画水平最高的一部分,共绘制了50多个各色神怪。这些神怪中,已经辨识出的部分包括:

  • :肩生飞翼,口衔幼虎,奔跑姿态矫健优雅。《山海经》记载其“其状如马,其音如鼓,其名曰'驳’,专食虎豹,可以御兵。”

  • 疆良:一头人形半蹲怪兽,血盆大口,正吞食一条斑点蛇。

  • 风伯:裸体神人,仅着“丁字裤”,长发后飘,右手攥一口袋,向前狂奔。

  • 雨师:兽身蛇尾的怪龙,龙额头有一角,鼻头又生一角,口衔瑞草,臀有火焰宝珠;龙背蹲踞一赤身鬼面神人,双手捧一水瓶于龙首之上。

  • 雷公:奔跑中一手引连鼓,一手持椎击。

  • 挟石:肌肉发达,用力将一座小山扛举过头。

  • 仙人骑龙:鹿头独角马蹄凤尾的飞龙之上,一仙人装束的男子,骑于龙背,衣带飘举,神态安详。

  • 仙女骑鹤:硕大的天鹅状神鸟,浑身雪白,尾羽翘卷;其背上端坐一位仙人装束的贵妇,容貌雅致,螺髻并立,袖带飘举。

  • 毕方:独脚怪鸟,即《山海经》记载的“毕方”。

这些神怪形象不仅展示了北朝时期绘画艺术的精湛技艺,更为研究《山海经》图像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九原岗《升天图》的发现,为学术界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契机,使得我们有机会重新审视《山海经图》研究的得失,并且引发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启示与展望

九原岗《升天图》的出土,使我们认识到,以往零散或局部的图像资料可以在更宽广的视野中得到准确的定位,从而阐明其历史文化意义。同时,这一发现也表明,《山海经》神怪图像的流传始终是一个动态过程,南北朝特殊的社会动乱局面使得这个过程更加复杂。九原岗《升天图》作为民族大融合时代的典型标本,具有相当大的认识论意义。

这一发现使得《山海经》学界寻找失去的另一半的梦想有了实现的可能。通过紧密追踪和深入研究魏晋南北朝考古的新发现和新成果,可以逐步修复《山海经图》的传承之链,追溯有图有文的《山海经》原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