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经典名方——泽泻汤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经典名方——泽泻汤

引用
1
来源
1.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5/0221/18/964300_1147308294.shtml

泽泻汤是中医经典名方之一,出自《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主要用于治疗脾虚水饮内停所致的眩晕、胸闷等症状。该方由泽泻和白术两味药组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制水之效,临床应用广泛,疗效显著。

泽泻汤原文及歌诀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第25条记载:“心下有支饮,其人苦冒眩,泽泻汤主之。”

歌诀云:

清阳之位饮邪乘,眩冒频频苦不胜,
泽五为君术二两,补脾制水有奇能。

组成与用法

泽泻五两,白术二两

将上述两味药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方解

方中泽泻甘淡,利水渗湿,使水湿从小便而出,为君药。白术甘苦,健脾益气,利水消肿,助脾运化水湿,为臣药。两药相须为用,重在利水,兼健脾以制水,为治脾虚水饮内停之良方。又有《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白术散,以白术、泽泻等量配伍应用,主治水肿觉胀下者。

方义:本证为饮停心下,脾胃升降功能失调。胃中水饮停留,故谓之心下有支饮;饮邪不得下行,反而上逆,则其人苦冒眩,亦为脾虚不能制约浊阴上犯,又不能升发清阳以滋润清窍。苦冒眩为一时性神志障碍,视物旋转,眼前发黑。如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云:“冒者,昏冒而神不清,如有物冒蔽之也;眩者,目眩转而乍见玄黑也。”治用泽泻汤补脾利水,以制止饮邪上逆。

泽泻汤医案

胸闷头晕案

男,65岁。初诊:诉心慌,头昏头晕1周。患者1周前因饮酒出现心慌,发作前出冷汗,胸闷头昏胀,头晕 ,即测血压偏高,血压160/84 mm Hg(1 mm Hg=0.133 kPa),心肌酶谱正常。否认糖尿病病史,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平素嗜烟酒茶,偶有急躁,纳眠可,小便调,大便稀。舌淡红,苔黄厚腻,脉弦滑代。西医诊断:原发性高血压。中医诊断:眩晕,证属脾胃湿热。治以清热利湿,处方:夏枯草25g,陈皮10g,清半夏10g,茯苓15g,泽泻10g,炒苍术、炒白术各10g,厚朴6g,浙贝母10g,全瓜蒌10g,薤白10g,天花粉20g,檀香10g,玄参12g,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各10g,生楂片10g。水煎服3剂。

复诊:服上药后头晕胸闷明显减轻,偶有腹部不适,口干口苦,两胁下疼痛,食欲可,大便日1次,眠可。舌淡红苔黄厚,脉弦滑。予上方加郁金6g、炒川楝子10g、龙胆草6g,水煎服7剂。

三诊:服上药后头痛头晕症状消失,小便频数症减,晨起口苦,仍口干,右胁偶隐痛,头部两侧跳动,夜甚,咽痒,偶咳。舌淡红,苔黄稍厚,脉弦。上方去龙胆草、炒山楂、炒麦芽、炒神曲,加莲子心10g、鸡内金10g、生龙骨和生牡蛎(先煎)各15g、炙鳖甲(先煎)15g,水煎服7剂。

四诊:药后平妥,小便频数,右胁隐痛,头部两侧跳痛症均无,现偶头昏沉,仍口渴,口苦,大便调。舌淡红苔黄厚,脉弦滑。予上方去莲子心、陈皮,加龙胆草6g、沙参15g、莱菔子6g。

按:患者因饮酒引起胸闷头晕,发作之前有冷汗,平素嗜酒烟,大便稀,舌苔黄厚腻,脉弦滑代。其发作诱因及症状与酒风病相似,结合舌脉象判断为脾胃湿热证。迟老师针对其胸闷、头晕的主症予以半夏白术天麻汤去天麻加瓜蒌、浙贝母为主治方,瓜蒌、浙贝母化其痰浊;薤白通阳理气、温通胸脉;在此基础上配伍泽泻、苍术、厚朴,助阳燥湿,清利中焦湿阻。山楂、神曲、麦芽、鸡内金消食健脾。

胃脘痛案

女,51岁。初诊:上腹部胃脘疼痛5年余,近日复发。患者自述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胃脘疼痛,近几日加重复发。腹胀,下午甚,易嗳气恶心,无吐酸,有烧心感,平素吃饭规律,口苦口气重,性急易怒,服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等缓解。有胃炎病史。近一年月经周期25~26d,每次行经4 d,量可,色暗红,有血块,经前乳房胀痛,经行偶感小腹收引疼痛。末次月经5月29日,现正值第三天。纳可,眠差,入睡困难,二便调。舌体胖,有齿痕,苔黄腻,脉沉滑。西医诊断:胃炎。中医诊断:胃脘痛,证属痰郁气滞。治以理气化痰,处方:柴胡10g,清半夏10g,黄芩10g,鸡内金10g,炒谷芽、焦麦芽各12g,生楂片10g,炒苍术10g,白及10g,厚朴6g,陈皮10g,泽泻10g,延胡索10g,黄连10g,吴茱萸6g,水煎服7剂。

二诊:服药后效佳,胃脘及背部疼痛减轻。现症见:胃脘及腹部仍有胀痛,眠差,梦多,纳少,易恶心,大便有异味,日1~2次,饮温水后自觉胃中灼热。舌苔黄,脉沉细。予上方去吴茱萸,加木香6g、炒枳壳6g、陈皮10g、神曲10g,水煎服14剂。

按:患者胃脘痛、腹胀,有烧心感,平素情绪易怒、口苦,舌苔黄腻,脉沉滑,辨证为肝胆湿热证。肝在气为怒,木郁乘土,予以小柴胡汤合泽泻汤加减,并针对胃脘部胀满之症加入鸡内金、谷芽、麦芽、山楂消食化积。

下肢关节痛案

男,45岁。初诊:左膝关节疼痛半月余。患者半月前因劳累出现左膝关节疼痛,期间自行外涂止痛剂,效可,患者现左膝关节内侧压痛,活动不受限,蹲起,久站时加重。X线示左胫骨上段后缘现轻度骨膜反应。纳眠可,大便不成形,小便可。舌尖红,中根部苔黄厚腻,脉沉弦。西医诊断:关节炎。中医诊断:痹症,证属湿热痹阻。治以清热利湿,处方:炒苍术10g,知母10g,薏苡仁30g,泽泻12g,茯苓15g,川牛膝12g,炒乳香、炒没药各10g,忍冬藤15g,秦艽10g,羌活10g,独活10g。水煎服7剂。

复诊:患者自诉服药后大便次数增加,一天2~3次,膝关节疼痛减轻,纳眠可,大便不成形,小便可,颧及腮色红,患者补充其有家族史。舌尖红,苔黏腻色黄,脉弦缓。上方去忍冬藤,加延胡索10g、生蒲黄10g、五灵脂10g,水煎服7剂。三诊:服药后现膝关节疼痛缓解,大便次数增多,两天1次,大便不成形,纳眠可,小便可。舌尖红,苔薄黄,脉弦滑。上方加炒白术10g、车前子(包煎)10g、滑石(先煎、包煎)18g、生甘草6g,水煎服7剂。

按:患者下肢关节疼痛,《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应清热利湿、补益肝肾,予以四妙丸配伍泽泻、茯苓等利水渗湿药,使湿热之邪就趋下之势从下焦排除,故二诊述大便次数增加。三诊疼痛减轻,加炒白术、车前子、滑石、生甘草泄其余留之邪。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