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风正,子孙兴。《钱氏家训》才是钱家长盛不衰的原因
家风正,子孙兴。《钱氏家训》才是钱家长盛不衰的原因
你有没有听过“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这种说法?大多数家族,哪怕再辉煌,也很难逃过这种“规律”。可赫赫有名的钱氏家族,名人辈出,不出百年就有钱学森、钱三强、钱穆、钱伟长等等各领域里的佼佼者,他们不仅自己优秀,还“带出”了一群后代,各个都是顶尖人才。
有人说钱氏乃天才制造机,所以破除了基因代际衰减的魔咒。实际上,从五代十国时期吴越王钱镠传下《武肃王八训》和《武肃王遗训》,到民国时期钱文选整理归纳《钱氏家训》,钱氏家训代代相传、历久弥新,这才是家族长盛不衰的密码 。
《钱氏家训》的三大特点
一是特色鲜明,结构完整。
广义的“钱氏家训”由不同时期的不同版本共同组成,包括《武肃王八训》和《武肃王遗训》,既有对子孙成长和家族繁衍的教诲,也有如何治国理政的要求。
而钱文选版《钱氏家训》,内涵更加丰富、体系更加全面,且更具有现代意义,特别是明确地分出了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个层面,这在家训中是很少见的,凸显了“钱氏家训”的与时俱进。
二是底线思维,切实可行。
家训事实上规定了一个家族的行为准则和道德底线,因此,家训的内容忌抽象、重实操。钱文选版《钱氏家训》条文干脆利落,较为完整地呈现了家国情怀、崇德向善等理念追求,同时结合了包括钱氏家族在内许多家族从治家到治国的实践经验,切实可行。
三是核心突出,各有千秋。
个人层面,用“曾子三省”和“程子四箴”规定了个人修养的基本守则;家庭层面,体现了崇文尚学、忠厚传家、勤俭持家三个核心理念;社会层面,不仅推崇善待亲朋乡邻,还提倡投身公益,调解社会矛盾;国家层面,提出“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者必谋之”等,彰显了钱氏家族的政治视野。
以德为本,重视读书
爱子莫如教子,教子读书是第一义。钱氏家族的奠基者钱镠虽然不是读书人出身,却非常重视读书,他站在治国理政者的角度,集平生智慧和经验,教导后人,只有多读书,才可能涨见识、辨是非、明大义。
不仅自己的子孙如此,子孙的择偶标准中也必须注重德行,从根本上保证了其以德为本的精神基因能够代代相传,从而为培养杰出人才营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围。
重规矩、讲仁爱
《钱氏家训》将儒家思想从书本上的抽象说教融入到家庭教育,使之具体化、生活化,具有可操作性,虽然有些难免是繁文缛节,但对于多数无法建立自有规则的家庭而言,规则就是最清晰的生活说明书。
当然,家训不是为了管理子孙,更重要的是指导子孙如何互相提携,共同维系家族荣光。钱氏重视每一个子孙的价值,从宋代开始,就明确规定家族义田、义庄的一部分须用于家族教育。这些措施切实保障了钱氏后人读书所需的物资问题。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钱氏家训》在这方面的践行堪称众多家训中的楷模。钱氏先祖钱镠以高瞻远瞩的眼光和海纳百川的胸襟告诫后人“度德量力而识事务,如遇真主,宜速归附。”
如此不慕权势、不私一家的精神,令其后辈总是能在关键时刻权衡利弊、作出最有利于大局的判断和决策。如今《钱氏家训》早已超越了一族一姓局限,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