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歼-7G战机集成了当时诸多先进技术,为何最后却被淘汰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歼-7G战机集成了当时诸多先进技术,为何最后却被淘汰了?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1029A054N300

歼-7G战机作为歼-7系列的最终改进型号,集成了当时诸多先进技术。然而,由于其研发和服役时间恰逢我国新一代战机歼-10的崛起,以及随后四代战机的快速发展,最终未能获得大规模应用。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歼-7G战机的技术特点及其命运转折。

歼-7的初代背景

在1950-60年代,我国航空工业尚未具备独立研发战机的能力,因而主要通过仿制苏联战机起步。最初,我国仿制了苏联米格-17(即歼-5)和米格-19(即歼-6)。

1961年,我国获得了米格-21F-13的技术授权,随后即开始歼-7的研发工作。这一系列初期型号虽为时代所限,性能存在不足,但它们的研发和批量生产对我国航空工业的独立发展起到了极大推动作用。

不断改进的战机系列

歼-7系列战机从基本型到歼-7E、歼-7G,经历了不断的改进。歼-7E在1994年定型,采用了双三角翼设计和新型涡喷-13F发动机,增强了机动性,特别适合近距离空战。

生产260多架并服役到2001年,使得歼-7E成为90年代解放军的主力机型。

2004年,歼-7G战机应运而生,这是歼-7的全面升级版本,装备了更先进的头盔瞄准器、全向雷达告警器、脉冲多普勒雷达等设备。

歼-7G的技术亮点

歼-7G作为歼-7的最后改进型,几乎集成了当时我国航空电子技术的最新成果。

其装备的头盔瞄准系统使得飞行员在空中战斗中可以快速锁定目标,而脉冲多普勒雷达则极大提升了战机对空作战和对地打击的能力。

此外,歼-7G配备的全玻璃化座舱设计为飞行员提供了更直观的战场态势,这些技术在当时代表了我国战机的高水平。

同代竞争:歼-10的崛起

歼-7G在2004年定型并投入生产时,正逢我国新一代战机歼-10也进入服役。

歼-10战机作为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三代多用途战机,具备出色的机动性和先进的航电设备,迅速成为解放军空军的主力机型。

歼-7G与歼-10同时期服役,却在性能上无法与之相比,直接导致歼-7G的生产在短短两年后便被迫停止。

四代战机的兴起:从苏-27到歼-20

与歼-10和歼-11这样的第三代战机相比,歼-7G显得力不从心。而随着歼-16、歼-10C和歼-20等新型战机陆续入役,歼-7系列的地位更加边缘化。

特别是歼-20作为我国首款隐身战机,代表了空军现代化的最新成果,歼-7系列难以与之匹敌。

近年我们看到部分歼-7战机飞行员甚至直接跨代换装至歼-20,这在现代航空史上并不多见。

如果歼-7G提早十年服役

假设歼-7G在90年代初期问世,其命运或许大不相同。彼时解放军空军的主力战机仍是歼-7E和少量进口的苏-27,歼-10尚未出现。

如果歼-7G能够在90年代早期服役,它凭借头盔瞄准器和更强的空战能力,或将大规模生产,并作为主力战机服役更长时间。

然而,歼-7G错失了这一时间窗口,技术积累上虽优秀,却未能真正展现其实力。

歼-7的逐步退役

现今,随着歼-20、歼-16等先进机型的批量服役,歼-7系列的逐步退役已成必然趋势。

歼-7G和歼-7E成为歼-7系列最后的型号,而其飞行员的训练方式和技术积累将在未来继续为我国战机换代和新机型的使用提供宝贵经验。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