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均存款“出炉”,存款超30万的家庭有多少?央行给出了数据
我国人均存款“出炉”,存款超30万的家庭有多少?央行给出了数据
最近,央行发布了一份居民存款报告,数据显示全国住户存款达到131.9万亿元,人均存款9.42万元。然而,家庭存款超过30万元的家庭占比仅为19.3%,这一数据引发了广泛关注。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中国家庭存款现状及其背后的原因。
最近,央行发布了一份居民存款报告,引起了广泛关注。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住户存款达到131.9万亿,换算下来,我国人均存款达到了9.42万元。如果以三口之家为单位计算,平均每个家庭的存款接近28.26万元,距离30万元仅一步之遥。
不过,央行同时指出,家庭存款超过30万元的家庭占比仅为19.3%,也就是说,在全国4.95亿个家庭中,存款超30万元的家庭不到20%,约为9553万个。这一数据让不少人感到意外:为什么看似“富有”的中国家庭,实际存款却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接下来,我们就从三个角度深入分析,揭开这个疑问背后的真相。
首先,存款水平的高低,与家庭收入直接相关。然而,数据显示,我国大部分普通家庭的月收入并不高,尤其在二三线城市,主力人群的月收入普遍在3000-6000元之间。
尽管收入有限,但日常支出却居高不下:
举个例子,假设一个三口之家月入1万元:
一年下来,这个家庭的存款也不过1.8万元,远远低于30万元的存款水平。
房价是另一个影响家庭存款的重要因素。在过去20多年里,房价的持续上涨让不少家庭的财务状况更加紧张。
多数购房家庭需要依靠按揭贷款,而每个月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都用于还贷。以下是一组简单的计算:
根据央行的统计,超过50%的家庭负债与房贷相关,这就导致了很多家庭即便资产值较高,但存款却少得可怜。
案例:
张先生一家住在一线城市,家庭月收入2万元,但每月房贷需还款8000元。扣除日常生活支出,他们每年能存下的钱仅为2-3万元。即便不出现意外开销,也需要10年以上才能存够30万元。
可以说,高房价和房贷压力直接削弱了老百姓的存钱能力。
在年轻一代中,存款水平偏低的问题尤为突出。90后一代,甚至部分00后,逐渐成为社会消费的主力军,但他们的财务状况却令人担忧。
央行数据显示,近90%的90后背负债务,人均负债达到12.7万元,需要约18个月的工资才能还清债务。
为什么年轻人存钱难?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案例:
小李是90后白领,月薪8000元,除去房租、日常支出和信用卡还款,几乎没有存款。他坦言:“为了提前享受生活,花呗和信用卡是常用工具,但存钱实在是太难了。”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不仅没有存款,反而会背负一定的债务。
最后,不得不提到一个关键问题——存款分布的差距。
根据招行的数据,2%的人口掌握了80%的存款,而另外98%的人口仅拥有20%的存款。从这个角度看,虽然人均存款数据看起来不低,但实际大部分存款被少数人掌握,绝大多数家庭处于“存款少”的状态。
而且,数据显示,我国有5.6亿人银行存款几乎为零,这相当于总人口的40%。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尽管我国人均存款水平在逐年提高,但存款分布不均、收入有限、高房价压力等现实问题,导致多数家庭的存款水平仍然较低。
对此,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存款数据,结合自身情况做好财务规划:
存款水平虽不能完全代表生活质量,但它反映了家庭经济状况的稳定性。未来,我们更需要在提高收入的同时,学会合理规划支出,追求更加稳健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