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穿越千年,邂逅张家界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穿越千年,邂逅张家界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734748

三千奇峰,八百秀水。张家界,一座因旅游而生的城市,奇绝险峻的山水风光背后,是当地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走近一件文物,聆听一段历史,两千年前的军旅乐器——虎钮錞于,在张家界博物馆以清脆响亮的乐声击响沉睡已久的巴人记忆,用古老神秘的符号讲述张家界赓续千年的历史文脉。


图源:张家界市博物馆

走进张家界博物馆二楼的历史文化馆,“镇馆之宝”——战国人物船、鱼、手心、鸟、人面纹虎钮錞于静立其中,淡绿色的器身肩部略宽,腰部收紧,斜弧形的线条流畅优美,器顶面有一只扑伏状的的“萌”虎,威风凛凛,仿佛正向前发出阵阵咆哮。

这只勇猛的小老虎来头不小,据张家界博物馆讲解员丁聪介绍,虎具有巴人图腾或族徽的特殊意义,张家界所在的武陵山区近年发现的自东周至秦汉时期的数百件青铜兵器、乐器上,大都有虎图案或纹饰。丁聪表示:“目前,我馆馆藏三件虎钮錞于,这一件与另外两件不同的是,它的顶面有人面纹、鱼纹、鸟纹、手心纹和人物船纹五组纹饰,这些纹饰体现出人们对美的追求以及当时高超的工艺水平。”


战国人物船、鱼、手心、鸟、人面纹虎钮錞于,器顶上的纹饰细节,图源张家界市博物馆

战国时期,錞于是用来指挥军队进退的一种军乐器。虎钮錞于作为巴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青铜乐器,它的出土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张家界在当时是巴人的重要活动区域。春秋时期,巴国逐渐强大,南境达今张家界地区,巴人留居武陵山区后不断融合他族,逐渐成为当地的蛮夷之长,发展成为今张家界土家族先民的主干,虎钮錞于对于研究巴文化及地方精神文明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叮、咚,叮、咚……”点击展陈一旁的电子屏幕上虎钮錞于的不同部位,便能沉浸式感受两千年前的巴人遗音。传说中,巴人天性劲勇,錞于所发“清响良久”,“声震如雷”的乐音,正是巴民族军士这一性格特点的印证。

时光穿越至两千多年前的某天,在战场上以“勇锐”著称的巴国军士正在为即将到来的一场大战做准备。只见士兵们搬来一只顶部有人面纹、鱼纹、鸟纹、手心纹和人物船纹的虎钮錞于,用绳子穿过钮部,将它悬挂在架子上,与敌军对战时,一边击打錞于,一边擂起战鼓,参战将士们随着铿锵有力的韵律士气大振,有如神助。

岁月更替,斗转星移,巴国早已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但巴文化里的尚武精神至今仍在传承。从土家族崇拜的民族英雄向王天子为族人四处征战、负隅顽抗,到近代郭宏升、席大成、刘明灯等土家将领誓死反帝,血战疆场,到贺龙、贺锦斋、廖汉生等大批溇澧子弟创建红军,南征北战,为创建新中国做出历史贡献。张家界人才辈出,民族英雄、革命先烈名垂青史,英勇善战、勇锐顽强的巴人精神刻在了张家界的文化基因里。


张家界市博物馆推出的“木切浮雕冰箱贴—虎印”文创产品

在历史的烽烟之中,錞于逐渐转变为宴会时的礼乐器,承载了更多文化艺术层面上的涵义。

巴人能歌善舞、通音律,创造出的音乐可以说是世界上还原特殊音程最全最早的民族。除了虎钮錞于,巴人编钟也是巴文化礼乐器的典型代表,它不仅能像24平均率乐器曾侯乙编钟一样演奏半音,更能演奏出土家族民歌中一种特殊的音程“三度音”。这个连很多现代乐器都弹不出的音符,在几千年前的巴人编钟上就已经奏响。

虎钮錞于主题文创周边、文物微信表情包......如今,张家界博物馆通过系列文创产品让文物“活”起来,同时还开展推文科普送文创产品、流动展课进校园等活动让更多人走近博物馆,寻根历史,赓续文脉。除了巴文化精品文创产品,能歌善舞的张家界人,用骨子里自带的“天赋技点”构建起更多文旅深度融合的新场景,茅古斯、摆手舞,非遗民俗展现土家儿女的热情好客,《天门狐仙》《遇见大庸》,艺术精品彰显千年文化底蕴。

近年来,张家界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举办了首届中国(张家界)文旅融合发展大会等大型节庆活动,通过不断挖掘本土地域文化内涵,精心开发旅游新业态、推进旅游新融合、打造旅游新玩法,主动创造经济增长消费点,满足了游客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的新需求。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