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2和D3的区别:哪个更适合补充?
维生素D2和D3的区别:哪个更适合补充?
维生素D2和D3的区别
维生素D2和维生素D3在作用上没有明显区别,都可以在人体内转化成骨化三醇并发挥作用。若摄入不足均易引起佝偻病、手足抽搐、骨质疏松症等情况,若摄入过多则均可能引发高血钙、高尿钙等症状。维生素D2和D3的区别,主要在于来源不同、代谢路径不同、缺乏后的影响不同。
- 来源不同
维生素D2也被叫做麦角钙化醇,是由植物中的麦角醇经紫外线照射后转化而来,例如啤酒酵母、香菇等。
维生素D3叫胆钙化固醇,来源于皮肤中存在的7-脱氢胆固醇在阳光照晒下转变及食物摄入,比如蛋黄、鱼肝油等食物含有维生素D3。
- 代谢路径不同
维生素D2是由植物中的麦角固醇转变而来,麦角固醇在紫外线作用下分子内B环断裂,从而转变成维生素D2。
维生素D3无生物活性,需要经过两次羟化才具有生物活性,先与血液中的维生素D结合蛋白结合后被运输到肝脏,转变为25-羟维生素D3,而后被运输到肾脏,在肾脏1α-羟化酶催化下生成活性维生素D3。
- 缺乏后的影响不同
一般缺乏维生素D2并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危害。但缺乏维生素D3后会影响体内钙、磷的代谢,很容易诱发骨质疏松、佝偻病等疾病,同时会出现出汗较多、头发发黄、骨头疼痛等症状。
维生素D2和D3哪个更好?
维生素D3更好。其实维生素D2和D3功效相当,只是结构和来源有所不同。对于提高血液中维生素D的水平,维生素D3比维生素D2发挥效用更高。
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可用于治疗佝偻病、骨质疏松等疾病,分类有很多种,其中对人体最为重要的就是维生素D2和D3。维生素D2是由阳光照射植物的麦角固醇而产生,属于植物源性维生素;维生素D3通过阳光照射人体就能形成,属于动物源性维生素,存在于蛋类、肉类等食品中。
相关研究显示,维生素D2比维生素D3更快在组织中消失,其利用程度更低,维生素D3有更高的效能和更低的成本。另外维生素D2需要转化为D3才能被人体利用。因此维生素D缺乏时补充维生素D3更为健康一些。注意由于维生素D来源于动物和植物,如果因自身文化、饮食、宗教信仰可以选择服用维生素D2。
日常可以通过晒太阳提高维生素D浓度,但要注意避免选择强阳光时晒太阳,进行短时间、多次数的晒太阳,对于儿童要注意对眼睛的保护。
虽然维生素D2和D3都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但是要注意不能盲目补充,因为摄入过多也会不利于身体健康。
本文原文来自马可波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