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炖鸡肉的请收藏,老师傅用了几十年的配方,味道浓香,不腥不柴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想炖鸡肉的请收藏,老师傅用了几十年的配方,味道浓香,不腥不柴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J4CAJ6J05568XY2.html
以下是一个老师傅用了几十年的炖鸡肉配方,结合一个特别丰富的炖鸡香料配方,炖出的鸡肉浓香扑鼻,不腥不柴,肉质鲜嫩多汁,非常适合家庭聚餐时享用,请收藏备用。
所需材料:
- 整鸡一只(约1500克),或者鸡腿、鸡翅等适量
- 生姜一块(约50克),切片
- 大葱一根,切段
- 大蒜几瓣,拍碎
- 干辣椒几个(根据口味调整)
- 生抽适量
- 老抽适量(用于上色)
- 料酒适量
- 盐适量
- 白糖或冰糖一小块
- 清水适量
- 香料包一个(后面会详细注明配方内容)
烹饪步骤:
准备鸡肉:将鸡肉清洗干净,剁成适口大小的块。如果是整鸡,可以先焯水去血沫,再剁块。鸡肉放入盆中,加入适量的料酒和姜片,腌制15分钟以去腥。
炖锅准备:选择一个适合炖煮的锅,如砂锅或炖盅。锅中加入适量的油,油热后放入干辣椒和姜片,小火炒出香味。
加入香料包:将准备好的香料包放入锅中,与炒香的调料一起翻炒片刻,使香料的香气充分释放。
炒制鸡肉:将腌制好的鸡肉块放入锅中,大火翻炒至鸡肉表面微黄,锁住水分和香味。
调味上色:加入适量的生抽和老抽,翻炒均匀使鸡肉上色。生抽增加咸鲜味,老抽则使鸡肉颜色更加诱人。
加入清水:根据鸡肉的量和锅的大小,加入足够的清水。水要一次性加足,中途尽量不要加水。大火烧开后撇去浮沫,保持汤面清洁。
调味炖煮:加入葱段、大蒜、白糖(或冰糖)和适量的盐,调整口味。然后转小火慢炖,让鸡肉充分吸收汤汁的精华和香料的香气。炖煮时间根据鸡肉的熟烂程度而定,一般需要1-1.5小时。
收汁出锅:当鸡肉炖至熟烂入味,汤汁浓稠时,即可关火出锅。如果喜欢汤汁多一些,可以提前关火;如果喜欢汤汁浓稠,可以大火收汁至满意程度。
炖鸡香料配方:
这个香料配方融合了多种香料的香气和味道,能够显著提升鸡肉的整体风味,让炖出的鸡肉更加美味。
- 八角(约3克)
- 花椒(约2克)
- 小茴香(约3克)
- 桂皮(约3克)
- 陈皮(约1克)
- 草果(约2克)
- 丁香(约0.5克)
- 白芷一片(约2克)
- 砂仁(约1克)
- 山奈(约2克)
- 良姜(约3克)
- 白蔻(约2克)
- 肉蔻(约1克)
- 甘草(约1克)
- 香茅(约0.5克)
- 香叶(约0.5克)
这些香料各具特色,相互融合后能产生出令人难以抗拒的香气,使炖出的鸡肉更加美味且富有层次感。将以上香料混合均匀,装入一个纱布袋中,制作成卤料包,方便每次使用。
小贴士:
- 鸡肉在炖煮前一定要腌制去腥,这样炖出的鸡肉更加鲜美。
- 炒制鸡肉时要用大火快炒,锁住水分和香味。
- 炖煮过程中要保持小火慢炖,让鸡肉充分吸收汤汁的精华和香料的香气。
- 根据个人口味调整调料的用量,如喜欢辣味可以多加干辣椒。
- 香料包中的香料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微调,但建议保持基本的香料组合,以确保炖出的鸡肉具有浓郁的香气和口感。
按照上述配方和步骤炖出的鸡肉,浓香扑鼻,肉质鲜嫩多汁,每一口都充满了香料的独特香气和层次感,让人回味无穷。希望这个配方能给你带来美味的烹饪体验!
热门推荐
补缴社保纠纷:如何起诉公司
浙江人工智能专业大学排名及录取分数线(2025高考参考)
如何提升单片机开发技能:从基础到进阶的全方位指南
ESP32 One开发板使用教程
“一候玄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解读春分节气物候和习俗
人眼:了解虹膜和学生的大小变化
2025研考国家线已放榜,调剂通道即将开启!
胡萝卜怎么给狗狗吃?教你几种简单又健康的方法
宠物狗狗的健康饮食(胡萝卜的营养价值和适量食用)
香辣红油手撕鸡
如何做好柑橘销售管理
“禁食”和“地中海饮食”这样的饮食模式解开了健康衰老的分子秘密
洗完澡身上像过敏一样怎么回事,怎么办
海帕杰顿(关于海帕杰顿的基本详情介绍)
青少年,要对自己友善一些
高叶青:终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智慧
充电桩常见问题:快充慢充怎么区分?
预制菜设备种类大探秘:从原料处理到成品包装的全面装备
NBA交易市场动态:湖人目标打折出售,公牛兜售三大悍将
冬天晚餐吃什么?推荐这8道热乎家常菜,营养又下饭,下班照着做
近期致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最多的是流感病毒,家长该注意什么
儿童呕吐脱水的处理方法
微信小程序JS字符串换行的多种实现方法
南京中医药大学选科要求对照表:各专业需要选考什么科目?
驾校如何有效管理?管理过程中有哪些策略?
绿檀木手串为什么不能戴?从材质到文化的全面解析
欧文重伤坚持罚球疑似流泪:东契奇为他祈祷 专家称最坏ACL撕裂
成都成华区教育布局全解析:英字系学校崛起,四七九指标分配出炉
炎症后色素沉着防治专家共识(2024版)解读: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及预防
《红楼梦》中的“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