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车企竞逐机器人赛道,核心零部件迎估值重塑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车企竞逐机器人赛道,核心零部件迎估值重塑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fupanwang.com/kplart_info/19285.html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期,多家整车上市公司纷纷宣布布局人形机器人市场,包括小米、小鹏、蔚来、广汽等18家车企已入局。与此同时,汽车零部件企业也在积极跨界布局,抢占人形机器人赛道。

机器人市场蓬勃发展

机器人产业化在即,2029年中国市场规模有望达750亿元。随着产业技术突破、行业巨头推动、公众关注度提升以及AI技术的深度整合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人形机器人概念爆火,相关产业投资规模持续增加。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已达到约27.6亿元,预计在2029年升值750亿元,期间CAGR高达93.6%。全球人形机器人销量规模则预计从2025年的年产万台升级至2027年的百万台规模。

以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为例,按关节划分成本占比,其头部占3.8%、肩部占14.1%、电池包占0.5%、上臂占2.0%、肘部占4.7%、前臂占4.0%、手占17.2%、腰部和骨盆占14.1%、大腿占13.2%、小腿占13.2%、脚占12.1%、其他部位则占单机总成本的0.9%。主要零部件数量方面,行星减速器12、行星滚珠丝杠8、谐波减速器14、无框力矩电机28、力矩传感器14、空心杯电机12、角接触轴承28、交叉滚子轴承14、滚珠轴承14、滚珠丝杠6、编码器54、6D力传感器4、4点接触轴承14、1D力传感器14。

按各主要零部件价值量占比来看,一台人形机器人中,行星滚柱丝杠约占总成本的19%、无框力矩电机约占总成本的16%、减速器约占总成本的13%、力传感器约占总成本的11%、空心杯电机约占总成本的8%、惯导imu约占总成本的2%、其他零部件则占总成本的31%。

车企跨界竞速,机器人赛道开启 “狂飙” 模式

小鹏汽车

小鹏汽车于2024年11月6日在AI科技日上发布了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Iron的设计采用了高度仿人结构,身高178厘米,体重70公斤,拥有62个主动自由度,其双手按照1:1人类双手尺寸设计,具备15个自由度,并支持触觉反馈,能够进行精细的操作和交互。Iron搭载了图灵AI芯片,算力高达3000T,能够支持复杂的语言理解和逻辑推理,使其在智能交互方面表现出色。此外,Iron配备了先进的AI鹰眼视觉系统,可实现720°无死角感知环境,确保其在复杂场景下的高效导航和操作。在运动能力方面,Iron采用了端到端大模型和强化学习算法,使其行走更加自然流畅。目前,Iron已在小鹏工厂的部分岗位上开始了“工作”实训,未来将优先应用于工厂的搬运、分拣等任务,并有望在门店中作为汽车顾问,为消费者提供服务。

广汽集团

2024年12月26日,广汽集团正式发布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GoMate是一款全尺寸轮足人形机器人,拥有38个自由度。其创新性地采用了行业首创的可变轮足移动结构,融合了四轮足和两轮足两种模式:四轮足模式下,机器人高度约1.4米,可稳健上下楼梯、爬坡及单边越障;两轮足模式下,机器人站姿高度可达1.75米,动作灵活高效,空间占用更小。在硬件层面,GoMate实现了灵巧手、驱动器、电机等核心零部件的完全自研。其中,灵巧手采用刚柔结合设计,兼顾负载能力和碰撞安全;微型低压伺服驱动器高度仅30mm,面积接近硬币大小,驱动能力高达20A,并配备EtherCAT、CAN等丰富接口;轴向磁通电机最大输出力矩达1000N·m,力矩密度高达200N·m/kg,且具备5倍以上过载倍数。

小米集团

2022年8月期间,小米变亮相了其人形机器人产品CyberOne。CyberOne身高177厘米,体重52公斤,是一款具有高度仿生设计和强大运动能力的机器人。其智能和机械能力由小米机器人实验室全栈自研完成,研发难度较之前的机械狗更高。在全身控制算法方面,CyberOne配备16个关节,拥有21个全身自由度,最高时速可达3.6km/h。其情绪感知模块包括显示模块、听觉传感器和视觉传感器,能够实现“视听显”多方面的功能需求。音频算法上,CyberOne支持85种环境语义识别和6类45种人类语义情绪识别。

上汽集团

上汽集团通过旗下全资子公司成立了重庆赛创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希望通过机器人企业的技术和创新能力,为自身的汽车制造与服务领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近年来,上汽集团在产业金融投资方面持续加大对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硬核科技”的关注。

汽零企业跨界谋变,抢滩人形机器人赛道

2025年2月,富临精工宣布投资1.1亿元建设机器人智能电关节模组研发及生产基地项目,产品主要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和机器狗等领域。此外,公司还与智元机器人等共同设立合资公司四川安努智能技术有限公司,专注于人形机器人项目。速腾聚创则在CES 2025上首次对外展出了其自研的人形机器人整机,公司后续将聚焦于机器人的视觉、触觉、关节三类增量零部件领域。中鼎股份计划与机器人龙头五洲新春合作,围绕人形机器人展开合作,双方约定在后续人形机器人业务拓展中,优先选择对方作为核心配套商。均胜电子则将公司定位为“汽车 机器人 Tier1”,计划向包括全球车企在内的具身智能机器人相关公司提供软硬件及解决方案。

新兴行业或促汽零产业蜕变,相关企业估值有待重塑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AI有望为人形机器人成倍赋能,人形机器人从工业场景到通用场景的拓展路径逐渐清晰,未来有望在服务业、家庭,乃至护理场景中广泛应用。若行业0-1阶段成功度过,板块有望迎来实质性成长,产业链催化不断。其中,汽车零部件与机器人零部件高度协同,汽车零部件及自动驾驶零部件的战略转型可期。

风险提示

量产进展不及预期;产业链降本不及预期;行业关键技术突破不及预期。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