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姓起源和历史故事
黄姓起源和历史故事
黄姓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大姓之一,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从古老的嬴姓到多民族融合的演变,从中原腹地到江南水乡的迁徙,黄姓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黄姓的起源、历史故事、迁徙分布以及人口现状,带您领略这个古老姓氏的独特魅力。
黄姓起源和历史故事
出自嬴姓和姚姓
黄氏源于嬴姓和姚姓,舜帝时期,伯益因助禹治水有功,被舜赐姓嬴氏。伯益的后裔中有黄氏一支,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春秋时期被楚国所灭,其子孙以国为氏。出自金天氏之后
台骀是上古时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春秋时,台骀的后人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其中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以国为姓
远古颛顼时代,黄人从河南黄水西迁到山西汾水下游,建立黄国。陆终的后裔在周代时被封于黄(今河南省潢川城西十二里),建立了黄国,后被楚国所灭,其后代子孙以国名为氏。出自他姓改姓
上古时代及后朝的王、陆、巫、吴、金、范、丁皆有改为黄姓者。元代黄姓来源
① 福建泉州的少数蒲姓为避元代“反色目”的诛而改黄姓。
② 元代黄姓取阿位伯女子改姓伊斯兰教其后裔融于并姓黄。黄渊始祖
主要流行于江西、福建等地,东晋入闽始祖黄元方(公元280-375年)字彦方又名黄允居福州南后街黄巷。黄改其他姓氏
黄改丑氏、胡姓、旷、邝氏、况氏、李氏、卢氏、潘氏、汤氏、田氏、王氏、伍氏、危氏、吴氏、余姓、周氏、张氏。黄改旷、邝氏
湖南临武邝家村源流,出自黄姓。黄宣祖籍河南,东汉治水有功封“河阳侯”,唐神龙年间拜右相,居汴梁,封郓国公,其子二,长曰旦,次曰丞,以难故易姓,旦改旷,丞改邝。
黄姓迁徙分布
黄姓最早发源于今河南省潢川县西部一带。自黄国被楚所灭之后,黄姓族人散居各地,有的逃至河南中部,大批则迁入楚国腹地定居于黄冈、黄陂、黄安、黄梅、黄石等县,当地也因黄姓而得名。其中一支内迁到江夏安陆(今湖北云梦县东南),后发展成为汉代最著名的江夏黄姓。
战国时代能言善辩、博学的春申君黄歇,他的儿孙后来分居于会稽、江夏、零陵、阳夏等地,使江夏郡(今湖北云梦一带)成为黄姓的发展繁衍中心,并且其分支后来在各地都形成了望族。
唐宋时期,黄姓在今福建、江西、广东等地繁衍最为旺盛。黄姓后人黄守恭的五子分居于南安、惠安、安溪、同安、诏安,号称五安公,繁衍昌盛,逐渐成为闽南之大族。
在宋代时,江夏人黄震,官至左司马尚书,重修江夏家谱,并且得到了“黄氏忠孝两全,江夏无双,历代簪缨”的御批,后黄姓发展成为广东大姓。
北宋末年,外族入侵,河南固始人黄建联南徙杭州,后成为杭州著姓,支分漳浦、饶平、陆丰等地。
宋元之际,黄姓称盛于闽粤,至明末清初,开始移居台湾,后来又有不少人播迁海外。由此可见,黄姓虽起源于北方,但从一开始却主要繁衍于我国南方。
现今,黄姓分布主要集中于长江以南地区,以广东、四川、湖南、广西和江苏省比较多,上述五省的黄姓人口约占全国汉族黄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六,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黄姓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典型的南方姓氏。黄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八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二点二。
郡望堂号
郡望
江夏郡:汉高祖置郡。此支黄氏,为东汉大臣黄香之族所在。治所在安陆(今湖北省云梦)。
会稽郡:秦时置郡。此支黄氏,出自东汉黄昌之后。治所在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零陵郡:治所在零陵(今广西全州西南)。
巴东郡:东汉时置郡。此支黄氏,出自东汉蜀将黄权之后。治所在鱼复(今四川省奉节东)。
洛阳郡:即今洛阳,为江夏分支。
晋安郡:治所在福建侯官(今福州市东街南侧黄巷)。
濮阳郡:治所在濮阳(今属河南省)。
东阳郡:治所在长山(今浙江省金华)。
南安郡:治所在豕原道(今陇西渭水东岸)。
西郡:为酒泉黄衍之后。治所在今甘肃省永昌一带。
江陵郡:治所在今湖北省荆州。
松阳郡:治所在今浙江省西南部。
固始郡:治所在今河南省固始。
堂号
山谷堂:因黄庭坚着有《山谷集》而得名。黄庭坚,北宋书法家、文学家。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省修水县)人。历官集贤校理、着作郎、秘书丞、涪州别驾、吏部员外郎。
江夏堂:典出东汉安陆人黄香,九岁丧母,对父极孝,夏天扇枕席,冬天暖被窝。博学经典,善写文章,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童”,官至魏郡太守。
宽和堂:汉代黄霸为河南太守。当时的官吏都很严肃,黄霸为政独尚宽和。宣帝时,他任廷正(司法官),因事被关在监狱。从官到民一齐为他呼冤,终于平反昭雪。
黄姓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
黄姓大约有1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6%,排在第9位。黄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黄姓总人口的27.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和福建,这两省黄姓大约占全国黄姓总人口的53.5%;其次分布于浙江、四川、广东、河南,这四省的黄姓又集中了24.5%。全国形成了以赣浙、闽粤、四川、河南为中心的四大块黄姓聚集地。明朝时期
黄姓大约有22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3%,排在第7位。江西仍为黄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黄姓总人口的23.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福建两省,这两省黄姓大约占黄姓总人口的40%;其次分布于广东、广西、浙江,这三省的黄姓又集中了30%。宋、元、明600年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黄姓人口纯增长率高达83%,净增加了100万。黄姓人口分布主要向东南和南方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赣浙、闽粤桂两大块黄姓人口聚集地区。当代
黄姓人口近27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2.2%,排在第7位。广东为黄姓人口第一大省,约占全国黄姓总人口的19.5%。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东、四川、湖南三省,大约占黄姓总人口的42%;其次分布于广西、江西、湖北、福建、江苏,这五省又集中了28%。全国形成了以长江为分水岭,以北少黄姓、以南多黄姓的分布局面。
长江以南,尤以珠江三角洲为黄姓高聚集区。其次,四川东南部,湖南东部和江西南部形成两大块次高密度的黄姓区。在近600年期间,黄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有很大的区别,由东南部向华中、华北有一定的回迁,向西和南部地区的回迁十分强劲,这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