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紫菜行业发展现状、运行格局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中国紫菜行业发展现状、运行格局及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智研咨询发布的《2025-2031年中国紫菜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自2022年出版以来,已连续畅销3年,成为企业了解和开拓市场、制定战略方向的重要参考资料。报告从国家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宏观战略视角出发,深入剖析了紫菜行业未来的市场动向,精准挖掘了行业的发展潜力,并对紫菜行业的未来前景进行研判。
本报告分为发展概述、运行环境、产业现状、贸易态势、竞争格局、重点厂商、发展战略、产业趋势等主要篇章,共计12章。涉及紫菜产值、产量、市场规模、需求量、进口数量、出口数量、进口金额、出口金额、价格等核心数据。报告中所有数据,均来自官方机构、行业协会等公开资料以及深入调研获取所得,并且数据经过详细核实和多方求证,以期为行业提供精准、可靠和有效价值信息!
紫菜呈叶状体,由包埋于薄层胶质中的一层细胞所组成,藻体紫褐、紫红、黄褐或褐绿色,由单层或双层细胞构成,呈膜状、圆形或长形。紫菜主要来自人工养殖,其中坛紫菜、条斑紫菜和甘紫菜是主要的养殖种类。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对于营养丰富、低脂肪、低热量的食品需求不断增加,紫菜作为一种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海产品,符合现代人的健康饮食理念,近年来市场需求与日俱增。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我国紫菜不论养殖规模还是养殖技术均取得较大突破。据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紫菜养殖面积共计64.5千公顷,紫菜产量完成22.0万吨。
从产区分布来看,我国紫菜产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浙江、福建、江苏、广东、山东等地,其中,浙江为我国紫菜最大产区,2023年浙江紫菜产量完成83087吨,占全国紫菜总产量的39.6%,占比最大;其次为福建和江苏,占比分别为30.7%和17.1%。
紫菜行业上游主要包括种苗培育、养殖设备、肥料等行业;中游为紫菜养殖;行业下游为紫菜加工行业,紫菜加工可分为初加工和深加工,初加工主要是将收获的紫菜进行清洗、脱水、干燥等处理,制成干紫菜、紫菜饼等产品;深加工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发出各种紫菜制品,如夹心海苔、调味海苔、紫菜调味料、紫菜保健品等,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我国紫菜养殖、加工产业区域特征明显,主要集中在浙江、福建、江苏、广东、山东等沿海省份,上述地区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适宜的自然条件和较为成熟的产业基础,形成了产业集群,在全国紫菜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从企业格局来看,我国紫菜行业内参与者众多,且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规模较大的企业相对较少,市场格局较为分散。据企查查数据显示,截止2024年11月25日,我国注册资本在500万以下的紫菜相关企业占比超90%,而注册资本在5000万以上的紫菜相关企业占比不足2%。
数据说明:
- 本报告核心数据更新至2023年12月(报告中非上市企业受企业信批影响,相关财务指标或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报告预测区间为2024-2031年。
- 除一手调研信息和数据外,国家统计局、中国海关、行业协会、上市公司公开报告(招股说明书、转让说明书、年报、问询报告等)等权威数据源亦共同构成本报告的数据来源。一手资料来源于研究团队对行业内重点企业访谈获取的一手信息数据,主要采访对象有企业高管、行业专家、技术负责人、下游客户、分销商、代理商、经销商以及上游原料供应商等;二手资料来源主要包括全球范围相关行业新闻、公司年报、非盈利性组织、行业协会、政府机构及第三方数据库等。
- 报告核心数据基于智研团队严格的数据采集、筛选、加工、分析体系以及自主测算模型,确保统计数据的准确可靠。
- 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均来自合规渠道,分析逻辑基于智研团队的专业理解,清晰准确地反映了分析师的研究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