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比率指标的分析与改进的方法
财务比率指标的分析与改进的方法
财务比率指标是企业财务管理中重要的分析工具,其中应收账款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付账款周转率是衡量企业营运资金状况的关键指标。本文将深入探讨这些指标的计算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
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反映企业应收账款变现速度和管理层对应收账款管理效率的重要指标。其常用计算公式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公式一)
然而,这个公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实际上反映了从"存货"到"应收账款"的营运资金周转过程,而不是应收账款转换为现金的次数。改进后的公式应为:
应收账款周转率=某一会计期间收回的应收账款总额/平均应收账款(公式二)
这个改进后的公式更准确地反映了应收账款变现的速度,对于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来说,可以通过总账"应收账款"科目的贷方发生额来获取所需数据。
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衡量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其常用公式为: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公式三)
这个公式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分子反映的是"产成品"到"销售成本"的周转过程,而分母是材料、在产品、产成品的平均值;二是存货价值在不同环节不断增大,导致计算结果被夸大。改进方案是将存货周转率分解为三个子指标:
材料周转率=某一会计期间耗用的材料成本/平均材料(公式三)
在产品周转率=某一会计期间耗用的制造成本/平均在产品(公式四)
产成品周转率=某一会计期间结转的销售成本/平均产成品(公式五)
存货周转=材料周转率+在产品周转率+产成品周转率(公式六)
这种分解方式不仅更科学合理,而且数据采集也更加方便。
应付账款周转率
应付账款周转率反映企业使用供应商资金的能力。其常用计算公式为:
应付账款周转率=(主营业务成本+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平均应付账款(公式七)
这个公式同样存在分子分母经济含义不一致的问题。改进后的公式为:
应付账款周转率=某一会计期间支付的应付账款/平均应付账款(公式八)
企业内部管理者可以直接从总账"应付账款"科目的借方发生额采集数据,使计算结果更符合该比率的内在财务含义。
总结
在上述三个比率指标的讨论中,关键在于确保分子分母代表同一经济含义,并反映相同的营运资金周转过程。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准确的计算结果,为企业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