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三顾茅庐》中,为请诸葛亮出山,刘备、关羽和张飞都作何表态?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三顾茅庐》中,为请诸葛亮出山,刘备、关羽和张飞都作何表态?

引用
网易
1.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2DF6S4F05567938.html

《三顾茅庐》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最为经典的章节之一。故事中,通过讲述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三度登门拜访的过程,凸显出他和张飞、关羽二人不同的性格特点。那么,刘备、关羽和张飞这三个人物,各自性格又是怎样的呢?

刘备:礼贤下士 颇具抱负

刘备曾训斥张飞对诸葛亮太无礼,从刘备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十分恳切地希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如果有人不尊重诸葛亮,哪怕是自己的结拜兄弟张飞,他也毫不留情马上批评,可见诚意拳拳。

“三顾茅庐”其实是一种高姿态,蕴含着刘备礼贤下士的态度。为了见到诸葛亮,他顶风冒雪,不畏严寒,不顾自己的贵族身份,三次亲自拜访,求贤若渴之心跃然纸上。

尤其是第三次,即便"诸葛亮无礼”,刘备还是表现由对其极大的尊重和礼貌。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刘备既要广泛招揽有真才实学的谋士,又不能公开操作,以免遭受刘表和荆州权贵忌惮。选择诸葛亮,既可以避嫌,又能被地主势力认同。

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恭恭敬敬、又等了一个时辰等,都可以看出刘备对于人才的恭敬和尊重。他先是在离草庐半里之外就开始下马步行,然后上前轻轻敲门,并让关羽和张飞在旁休息,自己却站在诸葛亮草堂的台阶下静静等候,终于等到与他见面。

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刘备拜访诸葛亮的诚心诚意。他深知自己谋略不足,对诸葛亮十分谦虚恭敬。在听到诸葛亮对当前局势的一番分析后,眼泪打湿了衣服的袖子,从这一点也能看出他多么希望诸葛亮能够出山帮助自己。

经过了三顾茅庐,刘备终于请到诸葛亮出山,辅佐大业,这被看作是形成汉末鼎足三分理想格局的重要原因。

在没有得到诸葛亮之前,刘备托名皇叔在天下奔走,虽然有关羽,张飞以及赵云的帮助,却没有一个谋士能够辅佐他,他甚至没有自己的地盘,手下的三干兵,有两干多还是刘表给的。

刘备是一个胸怀天下,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在“将不过关张,兵不及三干”的窘迫处境下,抱负难以实现,所以他十分需要一个有谋略的谋士在他身边指点。

恰好此时,有人为他推荐了诸葛亮,虽然听说过诸葛其名,但是作为一个具有远抱负的战略家,他不能只靠道听途说,而是要亲自去考察一番才能放心将自己的大业进行托付,于是就有了这一次的“三顾茅庐”,

关羽:成熟稳重

在第二次拜访时,张飞由于说话不得体遭到了诸葛亮的反击而十分不满。到达草庐后,诸葛亮一直睡觉未曾醒来,关羽和张飞两个人在外面久久不见里面有动静,入眼门后只见刘备还依然站在门口等待,张飞十分愤怒,对关羽说要在武诸葛亮的屋里放一把火,看他起不起来。

好在关羽这个时候再三劝阻,否则刘备前面的拜访就会功亏一篑。此刻张飞并没有读懂诸葛亮的装睡,但是关羽是懂得其中的和奥妙和玄机的。虽然他不太喜欢诸葛亮,但是他知道这个时候哥哥张的拜访是不能出纰漏的。

在第三回次刘备决定拜访诸葛亮时,关羽虽关然十分不同意,但也不像张飞一样后表现粗鲁,从言语中我们就能看出由关羽的性格较为沉稳

关羽,张飞和刘备第三次拜访诸葛亮时,关羽说:兄长两次都亲自去拜访诸葛亮,用礼是太多了,想必这诸葛亮只是徒有虚名并没有什么真本事,所以才一直轻不露面吧。

从这段言论可以看出,关羽虽然反对刘备的拜访,但语气比较委婉,他虽然对诸葛亮非常不作屑,并且为刘备被拒之门外而感到气愤和无奈,但一直隐忍下来,由此可以看出,他是个顾全大局的人,并显示出自身的大气和修养。

作为《三国演义》中的关键人物,关羽的性格其实是多面化的,有优点也有缺点,既是一个有勇有是谋的忠义之士,成熟稳重,顾全大局、心思缜密,又缺乏一定的战略眼光,有一些骄傲自大,刚愎自用。这决定了他只能成为有力的优秀武将,却无法统领全局。

张飞:鲁莽急躁 有忠有义

第一次去拜访诸葛亮时.刘备和诸葛亮的小童交流不顺畅,小童一问三不知,刘备十分惆怅,这时张飞说,如果他不见我们.我们就回去算了。刘备说再等一等,这时关羽也表态:不如我们先回去,然后再派人来打听。

这一次的拜访,由于被告知诸葛亮不在草庐,使张飞感到十分不耐烦,一直催着要回去。从此事可以看出,张飞对于拜访的重要性认识不清,而且对诸葛亮小童的言行又比较反感,心中很是烦闷。他称崔州平为“腐儒",这是粗人对文人的不理解和轻视。

大哥刘备在路上遇到了崔州平,闲聊了一阵,因无法理解其中的政治谋略,张飞将这种闲聊看作单纯地说闲话。实则这是在做宣传,这点良苦用心张飞是不能领会的,他甚至还抢在关羽之前表明态度,可见其性子十分急躁。

在张飞心中,大哥刘备是皇叔,是金枝玉叶,而诸葛亮只不过是一介村夫,从他的一句“亮一村夫,何必哥哥自去,可使人唤来便了",可以看出张飞显然是瞧不起诸葛亮的。他心中的诸葛亮,不过是一个山野之人。

刘备准备去拜访时,想用“程门立雪”的精神打动诸葛亮,但张飞性格简单,哪里知道这是刘备的计谋。刘备说,不勉强他们一起去,因为怕他们冷,但张飞却坚定地说,死都不怕,怎么又会怕冷?就是怕哥哥白白废了心力。

这一句话满满的都是对兄弟的支持和情谊,张飞看到刘备为了见到诸葛亮如此煞费苦心,便担心诸葛亮只是空有虚名,辜负了大哥刘备的期望,从这里可以看出,张飞是一个十分忠心、讲义气的人。

在三顾茅庐的故事中,张飞作为刘备的手足兄弟,一直紧紧地跟随着刘备,寸步不离,但是由于他对人才的重要性和语言艺术的认识不足,再加上对诸葛亮不够了解,和对自身利益考虑过多,所以对刘备三顾茅庐的做法一直持反对态度。

但同时,张飞也十分担心刘备如此费尽心力,却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人才。粗中有细也是张飞的性格,他的这些性格特点也反衬出刘备求贤若渴的决心和对于人才的耐心,宁愿放低自己的姿态,礼贤下士,这种态度也让张飞内心十分不爽。

三次去茅庐拜访诸葛亮,刘备、关羽和张飞的态度截然不同,通过三个人的态度对比,可以从侧面看出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性格特点,刘备对诸葛亮的态度十分谦卑恭敬,并颇有诚意地邀请他出山辅佐自己的大业。

虽说关羽和张飞对于刘备拜访诸葛亮都不支持,但他们两个人的表达方式是完全不相同的,可以看出其性格大相径庭。通过两个人的性格对比,进一步展现出关羽稳重成熟,顾全大局和心思缜蜜的性格特征。

张飞性格莽撞、急躁,但对大哥刘备十分敬重、有忠有义,性格直爽。三顾茅庐中的这几个关键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个人物形象在故事情节里都十分具体和精细

同时,作者为读者塑造了性格迥异的各类人物,让我们感受到不同人物形象的生动和真实,这样我们对故事的内容也就有了更深层次的解读。

本文原文来自163.com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