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超30家医药公司入局医美领域,“降维打击”的路子并不好走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超30家医药公司入局医美领域,“降维打击”的路子并不好走

引用
1
来源
1.
https://xueqiu.com/6255784186/300541210

近年来,医美行业以其高增长潜力和巨大市场空间吸引了众多企业的目光,其中不乏传统医药公司的身影。从医疗器械、药品生产商到电子企业,纷纷跨界布局医美赛道。据不完全统计,已有超过 30 家医药企业扩充“医美版图”。

药企巨头入局医美,

并购、代理与自研并进

根据Frost&Sullivan的数据,中国医美市场规模预计将于2030年达到6382亿元,自2021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速为14.5%。

与此同时,医药行业受经济下行、行业政策、其他外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整体收入和利润增速空间受到挤压,医药制造行业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 年 1-12 月,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25205.7 亿元,同比下降 3.7%。

在此背景下,生物医药IPO频频被拒、医疗器械商业化遇阻的现状,使得变现快、利润高的医美行业成为不少医药企业及投资人的“避风港”。包括华东医药、四环医药、复星医药、康哲药业、云南白药等在内的众多医药企业纷纷布局医美赛道,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新的增长点。

华东医药作为最早进入医美领域的药企之一,自2013年成功拿下韩国LG公司伊婉玻尿酸品牌的中国独家代理权进入医美市场,此后通过收购英国Sinclair公司,华东医药正式进军全球医美市场,并以非手术类医美产品作为核心发展领域。

华东医药在医美领域的布局涵盖了多款产品,包括玻尿酸、“少女针”、再生型医美注射针剂、重组A型肉毒素YY001等,在全球范围内已覆盖改善眉间纹、面部和全身注射填充、能量源类皮肤管理、身体塑形等非手术类主流医美领域。在国内市场,其医美全资子公司欣可丽美学实现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显著。

此外,华东医药还在布局新产品研发,今年7月宣布,公司英国全资子公司Sinclair旗下注射用皮肤填充产品KIO015已提交欧盟CE认证申请,计划于2025年获得欧盟CE认证,届时将有望成为全球首个非动物源性壳聚糖医美填充剂。

正如华东医药,代理和自研相结合也是医药公司进军医美领域的重要方式。

此外还有四环医药通过代理和自研相结合的方式,推出了包括肉毒素和玻尿酸在内的多款医美产品。2020年,四环医药代理的肉毒素产品乐提葆获批,成为国内第四个合规肉毒素品牌。

再有,江苏吴中于2021年成立医美事业部;战略控股尚礼汇美,取得韩国 Humedix 最新一款玻尿酸产品中国区独家代理权;收购达透医疗51%的股权,获得AestheFill在中国大陆地区的独家销售代理权;次年,吴中美学(香港)有限公司成立,启动重组胶原蛋白相关产品的研发工作;今年1月,江苏吴中旗下再生针剂 AestheFill 获NMPA批准上市。这是国内首款进口“童颜针”。

当然,药企在医美行业的布局不仅限于产品研发,还延伸到产业链上下游。

例如,复星医药通过控股子公司复锐医疗科技研发生产医美器械,并投资重庆星荣整形外科医院拓展医美服务。复锐医疗成立于2013年,其早期收购以色列Alma Lasers,后者为医美光电设备行业领军者,现为复锐医疗核心业务。

自2018年起,复锐医疗拓展至注射填充、牙科及个护领域,形成涵盖能量源设备、注射填充、美容牙科、个人护理的多元化医美器械组合。2023年,复星医药子公司引入的A型肉毒杆菌毒素RT002药品注册获受理,标志着其涉足肉毒素领域。2024年5月,该产品审评完成,上市在即。

可以看到,并购、增资等是药企快速进入医美市场的重要途径。例如,康哲药业通过收购皮肤线专业公司卢凯,获得了西班牙权威医美品牌美斯蒂克和瑞士知名玻尿酸填充剂品牌诺美雅的系列产品;通化东宝于2024年5月宣布,增资1亿元于君合盟生物制药,获其8.6759%股权,正式涉足医美领域,后者拥有多个医美在研产品,包括重组A型肉毒毒素和重组人胶原蛋白等。

2021年底,云南白药宣布直接持有上海云臻医疗科技有限公司100%的股权,标志着其正式进军医美领域,2022年1月,云南白药宣布计划在2022年12月前投资5个亿在北京、上海两地开设8家医疗门诊部机构,押注医美服务端。

除了上述巨头外,还有爱朋医疗、佰仁医疗、康哲药业等众多药企也纷纷布局医美领域。这些企业通过推出医美产品、投资并购、设立医美机构等方式,不断拓展医美业务版图。

医美业务营收依然占较小

看各家医药公司的财报可以发现,目前医美业务的收入占其总营收的比重仍然较小。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华东医药实现营业收入406.24亿元,其中医美板块收入为24.47亿元,同比增长27.79%,仅占总营收的6%。在国内市场,医美全资子公司欣可丽美学实现收入10.51亿元,同比增长67.83%。“少女针”Ellansé®伊妍仕成为拉动整体医美业务板块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

江苏吴中的医美领域占总营收比重极小,基本研发和注册阶段,未实现盈利,在2023年医美生科营收仅为762万元,而其总营收是22.2亿元。

康哲药业2023年医美营收数据为5.69亿元,同比增长20%,占总营收比重6%。虽占比较低,但增速明显,显示出医美业务的发展潜力。

四环医药方面,2023年,公司医美产品收益为4.5亿元,同比上升约200.3%,占总营收比重24.18%,相较其他公司,四环医药的医美占比较高,医美已经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驱动力。

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投资视角来看,药企跨界医美显得明智且高效。相较于传统医药产品漫长的研发与审批周期,医美产品的研发与上市速度更快、成本更低,为药企带来了显著的竞争优势。

而我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医美渗透率的提升、国产平替化趋势、创新科技的推动以及地方政策的支持等因素,均为药企跨界医美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机遇。特别是医美领域中的三类器械作为高壁垒领域,更是为药企带来了巨大的市场红利和发展空间。

此外,药企进军医美领域还有诸多优势:

地域与政策支持优势:药企作为技术密集型与人才密集型产业的代表,在地方政府眼中享有良好声誉,被视为优质企业。这一身份有助于其在拓展医美业务时获得地方政府的青睐与支持,从而享受更多的政策优惠与扶持,为业务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法规熟知度与合规优势:医美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但尚待成熟的阶段,合规经营是其稳健前行的关键。药企因长期在高度监管的医疗领域运营,对国家法律法规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把握,能够精准把握医美行业的合规边界,有效规避法律风险,确保业务稳健推进。

行业关联与战略协同优势:医美与药品同属医疗健康领域,且目标客户群体存在部分重叠,这为药企实施跨界战略提供了天然的契合点。通过医美业务的拓展,药企不仅能实现业务多元化,还能借助既有资源和经验,促进战略协同,推动整体业绩增长和市场份额提升。

人才资源共享优势:药企在医疗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人才资源,包括研发、管理、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在医美业务中同样能够发挥关键作用,特别是在市场拓展、产品推广等方面,能够迅速构建起高效的销售网络,加速业务增长。

政策洞察与信息获取优势:药企对国内外医疗医药政策有着敏锐的洞察力和广泛的信息渠道。在医美领域,这一优势尤为重要,因为医美产品虽可自由定价,但仍需严格遵守相关法规。药企能够利用其对政策的深刻理解,把握政策红利,同时获取全球先进医疗技术和市场信息,为医美业务的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除了优势,也面临着挑战,其中监管挑战是每一个跨界进入的公司都需着重关注的。

医美行业的发展长期以来一直伴随着“行业不规范”的阴影,一方面加大了消费者选择医疗美容服务的顾虑,进而限制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违规成本低,不公平、不透明的竞争环境甚至在行业内造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近年来医疗美容乱象已引起国家有关监管部门的高度关注,陆续出台各项政策法规,不断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医疗美容进入“强监管”时代。

此外,医美产品的研发、注册和推广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对公司的财务压力较大;医美市场竞争激烈,新产品层出不穷,公司需要不断创新和加大营销力度以保持市场地位;医美产品的研发周期长,从研发到上市再到盈利需要较长时间,可能影响公司的短期业绩表现。

结语

不可否认的是,部分药企面临模式僵化、思维定势、管理缺乏灵活性以及市场响应迟缓等问题。相比之下,医美行业以其独特的自负盈亏机制、激烈的竞争环境以及快速迭代的特性,展现出了极高的活跃度和一套专属的“运营法则”。

当药企决定跨界进入医美领域时,必须深刻理解和遵循这套“运营法则”。这包括精准定位产品、强化品牌包装、优化市场推广、构建专业团队、拓宽销售渠道、精选专家合作、深入竞品分析、合理选择代理、提升机构服务质量以及精准媒体投放等各个环节。

同时通过持续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与治疗效果;加强医生培训与团队建设,确保提供专业、安全的医美服务;更重要的是,关注消费者需求变化,灵活调整市场策略,以满足求美者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此外,医美行业监管日益严格,跨界药企必须强化合规意识,确保所有业务活动均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管理体系,加强风险预警与应对机制,以防范潜在的法律风险与市场风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