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敢吃吗?醋缸里长出了传说中的“太岁”?
你敢吃吗?醋缸里长出了传说中的“太岁”?
最近,一段醋缸里长出白色物质的视频引发热议。有人认为这是传说中的"太岁",也有人质疑其真实身份。那么,这种白色物质究竟是什么?它是否真的具有神奇的药用价值?本文将为您揭晓答案。
什么是"太岁"?
"太岁"俗称肉灵芝,中国几千年前就有相关记载,传说中具有"轻身不老"的神奇功效。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太岁"其实是一种由细菌、真菌和黏菌组合而成的聚合体,形状各异,平时以孢子、细菌和酵母菌等为食。它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更不能被称为菌类,因此被称为第四种生命形式。
2020年,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对国内不同地区的七个"太岁"样本进行了全面分析,发现这些样本中的生物成分极有可能来自于环境污染。化学成分分析也确认了肉状"太岁"样本的主要物质为聚乙烯醇,而胶状"太岁"则是聚丙烯酸和聚乙烯醇的混合物。
因此,即使"太岁"作为一种生命形式,含有不少蛋白质、核酸等,但也不建议食用。而且,"太岁"是一种远古生物,长期生长于地下,生活环境极其复杂,体内极有可能携带多种细菌病原体,食用或喝下"太岁"水,是一种极其不安全的行为。
什么是醋宝?
网上视频中的白色物质其实是古法酿醋中产生的醋宝,又名"醋蛾子"。醋宝是由醋酸菌和它们的代谢物组成的菌膜。在酿醋的过程中,醋酸菌会消耗醋缸里的葡萄糖、果糖等营养物质,将其转化为多糖。这些多糖有的可以溶解到醋里,有的则不可溶。不可溶的多糖,如细菌纤维素,便会黏附在醋酸菌的细胞壁上。随着细胞复制的越来越多,最终编织成了一层层网状菌膜。菌膜经过不断积累,就形成了我们肉眼可见的"肥肉",也就是醋宝。
醋宝的成分只是单纯的纤维素,它并没有什么营养,但可以帮助我们肠道蠕动,促进新陈代谢。虽说能吃是能吃,但还是不建议大家直接食用,因为传统酿醋并形成醋宝的漫长过程中,谁也无法保证会没有其他对人体有害的细菌或真菌污染,直接食用可能会对身体造成影响。
为何自己家里买的醋不会长醋宝?
醋宝并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产生的,这取决于醋酸菌的菌种和环境。醋酸菌有R型和S型两种类型,两类都会产生多糖,但R型才能产生不可溶的多糖,聚合形成醋宝。有了菌种还要有合适的环境,2830℃的温暖环境、47的酸性pH值等条件缺一不可。
而且即使买的醋符合这些酿造条件,也未必会生成菌膜。因为工业化生产的食醋,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在出厂前都会进行灭菌处理,醋酸菌也不例外会被消灭掉,没有醋酸菌自然也不会长醋宝了。
总结
醋宝是酿醋过程中的副产品,而"太岁"是一种特殊聚合体,它们的来源、组成都有所不同。而对我们来说,需要注意的相同点就是,它们都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奇,遇到各种手段炒作、虚假宣传的,咱们别被忽悠了。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