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晶纤维素:化学性质、用途与生产工艺详解
微晶纤维素:化学性质、用途与生产工艺详解
基本信息
- 英文名:Microcrystalline cellulose
- 中文名:微晶纤维素
- CBNumber:CB4217972
- 分子式:(C12H20O10)n
- 分子量:324.28
- MOL File:9004-34-6.mol
化学性质
- 熔点:76-78 °C(溶剂:丙酮、氯仿)
- 堆积密度:70-400 kg/m³
- 密度:1.5 g/cm³(20℃)
- 折射率:n20/D 1.504
- 闪点:164 °C
- 储存条件:室温
- 溶解度:几乎不溶于水、丙酮、无水乙醇、甲苯、稀酸和50 g/L氢氧化钠溶液
- 形态:粉末
- 颜色:白色或近白色
- pH值:5-7.5(100g/l,H2O,20℃,悬浮液)
- 气味:无味
- 旋光性:-120(铜氨溶液)
- 生物来源:云杉
- 水溶解性:不溶
- Merck:14,1965
- 暴露限值:
- ACGIH:TWA 10 mg/m³
- OSHA:TWA 15 mg/m³;TWA 5 mg/m³
- NIOSH:TWA 10 mg/m³;TWA 5 mg/m³;TWA 1 mg/m³
- 介电常数:3.2(环境)
- 稳定性:稳定。可燃。与强氧化剂不相容。
- InChIKey:UFHFLCQGNIYNRP-UHFFFAOYSA-N
- EPA化学物质信息:Cellulose (9004-34-6)
安全信息
- 危险品标志:Xi
- 危险类别码:37
- 安全说明:24/25
- 职业暴露等级:B
- 职业暴露限值:TWA:10 mg/m³(总量)
- WGK Germany:3
- RTECS号:FJ5950200
- F:3
- 自燃温度:232 °C
- TSCA:Yes
- 海关编码:39129090
- 毒性:LD50口服(兔子):> 5000 mg/kg;LD50经皮(兔子)> 2000 mg/kg
性质与用途
微晶纤维素(MCC)是天然纤维素经酸水解至极限聚合度的产物,具有密度小、模量高、可再生、可降解、来源广泛等优点。其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无臭、无味,颗粒大小一般约2~80μm。
微晶纤维素一般冻干者密度较低,用喷雾干燥者密度较高。含湿量约为5%。微晶纤维素在水中可分散但不溶,在稀酸、有机溶剂和油中不溶,在稀碱溶液中溶胀,部分溶解。在水中分散微晶纤维素粉,得白色透明凝胶或膏,除极稀者外,放置多年仍然稳定。
微晶纤维素主要用作无热量的食品添加剂、医药赋形剂和分散剂、薄层色谱和柱色谱填料、染料和颜料的载色剂、热固性树脂和热固性层压材料的增强填料、涂层、乳化剂,也可用于水基油漆和陶瓷工业中。
含量分析
准确称取试样125mg,约用25ml水使之移入一300ml锥形烧瓶中,加0.5mol/L重铬酸钾50.0ml,混合。然后小心地加入硫酸100ml,并加热至沸。除去热源,让其在室温下静置15min,再在水浴中冷却后移入一25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将近刻度时,再冷至25℃,然后用水定容并混匀。取该液50ml,加2~3滴正二氮杂菲试液(TS-162)后,用0.1mol/L硫酸亚铁铵滴定。同时进行空白滴定,并按下式求出硫酸亚铁铵的浓度cmol/L:
X-(B-S)×338/W
式中 w为试样质量(mg)并按干燥失重进行校正。
毒性与使用限量
- 毒性ADI:不作特殊规定(FAO/WHO,2001年)。
- 使用限量:
- GB 2760-2001:各类食品,以GMP为限。
- FAO/WHO,1985(g/kg):稀奶油、掼奶油5,食用冰和加冰冷饮10。
食品添加剂最大允许使用量最大允许残留量标准
添加剂中文名称:纤维素
允许使用该种添加剂的食品中文名称:食品
添加剂功能: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
最大允许使用量(g/kg):/
最大允许残留量(g/kg):一般应在制成最后成品之前出去,有规定食品中残留量的除外
添加剂中文名称:微晶纤维素
允许使用该种添加剂的食品中文名称:食品
添加剂功能:抗结剂
最大允许使用量(g/kg):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化学性质与用途
1,4-键合的葡糖基线状聚合体。白色无臭无味物质,含有纤维素质点,可由自身粘合作用而被压缩成在水中能迅速分散的片剂。有各种等级,从密实的、自由流动的粉状至粗糙的、绒毛状的、不流动的物质。不溶于水、稀酸和几乎所有的有机溶剂。微溶于氢氧化钠溶液和热的干酪素钠液中。具有亲水亲油性,能在水中胀润,并带负电,故可吸附溶液中的金属离子和阳离子物质。
用途包括:助滤剂、抗结剂、粘结剂、增容剂、碎裂剂、分散剂、组织改进剂、增稠剂、水质处理剂。EEC规定用于啤酒净化。GB 2760-96规定为加工助剂。EEC-HACSG规定不得用于婴幼儿食品。
微晶纤维素可适用于纺织、服装、酿造、食品、造纸等行业。
生产方法
纤维素是世界上蕴藏量最丰富的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生产原料来源于木材、棉花、棉短绒、麦草、稻草、芦苇、麻、桑皮、楮皮和甘蔗渣等。我国由于森林资源不足,纤维素的原料有70%来源于非木材资源。我国针叶材、阔叶材的纤维素平均含量约43-45%;草类茎秆的纤维素平均含量在40%左右。纤维素的工业制法是用亚硫酸盐溶液或碱溶液蒸煮植物原料,主要是除去木素,分别称为亚硫酸盐法和碱法。得到的物料称为亚硫酸盐浆和碱法浆。然后经过漂白进一步除去残留木素,所得漂白浆可用于造纸。再进一步除去半纤维素,就可用作纤维素衍生物的原料。
具体生产方法包括:
- 将选好的工业木浆板疏解,然后送入已加1%~10%的盐酸(用量为5%~10%)的反应釜进行升温水解,温度为90~100℃,水解时间0.5~2h,反应结束后经冷却送人中和槽,用液碱调至中性,过滤后滤饼在80~100℃下干燥,最后经粉碎得产品。
- 用纤维植物原料与无机酸捣成浆状,制成α-纤维素,再经处理使纤维素作部分解聚,然后再除去非结晶部分并提纯而得。
- 由木浆或棉花浆制成的纤维素。经漂白处理和机械分散后精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