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行业需求格局重塑:总量回落与结构分化并行
钢铁行业需求格局重塑:总量回落与结构分化并行
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其发展与宏观经济形势、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市场需求变化紧密相连。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钢铁行业面临着需求总量回落与结构分化的双重挑战。
钢铁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其发展与宏观经济形势、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市场需求变化紧密相连。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以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推进,钢铁行业面临着需求总量回落与结构分化的双重挑战。一方面,传统的建筑用钢需求因房地产市场的低迷而受到抑制;另一方面,制造业、新能源等领域对高端钢材的需求却呈现出一定的韧性与增长潜力。这种需求格局的变化,不仅影响着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也对整个行业的供需平衡、价格走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产生了深远影响。
建筑用钢需求承压,地产市场低迷是主因
建筑行业一直是钢铁消费的重要领域,尤其是螺纹钢等建筑用钢,其需求量的变化对钢铁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成为建筑用钢需求下滑的主要推手。2021年以来,房地产企业投资持续回落,购置土地面积也表现较为弱势,2023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额同比下降16.54%。
投资和拿地的低迷进一步传导至开工和施工端,2024年1-10月,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2.6%、施工面积同比下降12.4%。地产用钢需求主要集中于开工和施工环节,因此,在当前地产开工和施工较弱的背景下,预计2024年地产用钢需求整体仍然承压。尽管后续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等政策有望支撑地产需求降幅有所收窄,但整体建筑用钢需求的回落态势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根本扭转。
制造业需求韧性凸显,板材与特钢迎来机遇
与建筑用钢需求的下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制造业对板材和特钢的需求展现出较强的韧性。2023年10月以来,中国制造业PMI基本处于49%~51%间,整体较为平稳;同时高技术制造业PMI相对景气,2024年1-11月多数时间保持在荣枯线之上。具体分产品看,工程机械需求边际有所改善,高端制造业维持较好水平。工程机械以挖掘机为例,2023年6-12月当月产量同比均为负值,进入2024年后,4-10月同比已经转正;而金属切削机床和工业机器人等高技术机械则维持较好表现。此外,汽车领域需求整体较好,2023年,乘用车和商用车产量同比均有较高增速,合计产量达3013万辆,同比增长约11.6%,较2021年同期增长约14%。
2024年,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提出要“开展汽车以旧换新”,1-10月乘用车合商用车产量合计约2446万辆,同比增长2.11%。同时结构上,新能源车的高速增长带动了高端特钢材料需求。2021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产量持续处于较高增速,2024年3-10月当月产量同比保持20%以上增速,带动无取向硅钢等高端特种钢材需求增长。造船行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2021年以来,全球航运景气度维持高位。2024年1-9月,我国船舶新订单量同比增长51.92%至8711万载重吨,手持订单量同比增长44.33%至19330万载重吨。由于造船周期一般为1-2年,新接船舶订单将逐步转为手持订单,预计未来2年内手持订单量将保持较高水平,进而维持中厚板需求1-2年内的较高增速。
出口市场维持景气,但贸易风险不容忽视
2023年以来,海外地缘冲突和区域性供需矛盾加剧,我国钢铁出口出现较大增长。2023年我国钢材净出口量为8261万吨,同比增长46%,2024年1-10月累计同比增长26%。分出口国别来看,2023年占比较高的为越南(10%)、韩国(9.3%)、泰国(5.2%)、菲律宾(4.6%)、土耳其(4.4%)。
其中对土耳其钢铁出口增长是因为2023年土耳其钢铁供给受地震影响较大,韩国和东南亚地区则主要是通过成本优势抢占市场份额。展望2025年,预计成本优势下钢材出口量仍将维持高位,但考虑到海外对我国钢铁产品反倾销调查风险增加,预计增速将有所回落。在当前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钢铁企业需要密切关注贸易政策的变化,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以确保出口市场的稳定发展。
总结
钢铁行业正处于需求总量回落与结构分化的转型期。建筑用钢需求因房地产市场的低迷而受到抑制,而制造业、新能源等领域对高端钢材的需求却展现出一定的韧性与增长潜力。同时,出口市场虽然维持景气,但贸易风险不容忽视。面对这种需求格局的变化,钢铁企业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以满足市场对高端钢材的需求。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市场调研和风险预警,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