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肺消炎丸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清肺消炎丸
清肺消炎丸于1989年获国家批准生产,被收入《中国药典》,为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近年来,清肺消炎丸先后被多项指南纳入:2009年,清肺消炎丸被天津市卫生局列为《天津市中医药防治甲型 H1N1流感工作方案》中治疗“热毒袭肺”症型推荐中成药;2021年,清肺消炎丸被纳入《中成药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应用指南》;2023年,清肺消炎丸被纳入指导西医使用中成药的循证指南——《中成药治疗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应用指南》;2024年8月,清肺消炎丸被收录于《中西医联合防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应用指南》,应用于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的属痰热壅肺证患者,其典型症状为咳嗽、喘息,咳痰色黄质黏、舌红苔黄。
出处
由天津市达仁堂制药厂独家研制,根据东汉·张仲景《伤寒论》的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加减而来。
组成
麻黄、生石膏、地龙、牛蒡子、葶苈子、人工牛黄、炒苦杏仁、羚羊角
功能与主治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痰热阻肺,咳嗽气喘,胸胁胀痛,吐痰黄稠;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及肺部感染见上述症候者。
方解
麻黄配生石膏清解肺中郁热,有“火郁发之”之义,伍炒杏仁降气止咳平喘(麻黄与杏仁二药一宣一降,使肺的气机正常),又加了可以疏散风热、宣肺祛痰的牛蒡子,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的葶苈子,清热通络、平喘利尿的地龙,化痰开窍、清热解毒的牛黄,平肝熄风、凉血解毒的羚羊角(牛黄和羚角二者平肝,减轻木火刑金所致的咳唾引痛、胸胁胀痛),同时给邪以出路(麻黄发汗开玄府可让邪从毛孔出;炒杏仁、牛蒡子润肠通便让邪从大肠出;地龙、葶苈子利尿,让邪从膀胱出),诸药合用共同发挥止咳平喘、化痰、清泄肺热的强大作用。
临床应用
只要痰液粘稠、不容易咯出来,无论黄白,都是热痰,尽可应用。寒痰是清稀、透明或泡沫痰,临床很少见。
因其组成中的生石膏、地龙、人工牛黄、羚羊角都有较好的退热作用,故对表现为高热咳嗽、痰多喘憋,甚至有胸闷烦躁、呼吸不畅的上呼吸道疾病患者,不管是支气管炎还是肺炎,都可以对证使用。
现代药理研究
清肺消炎丸具有抗炎、止咳、平喘、免疫调节、抗病毒等多种药理作用。
北京中医研究所丁军颖等的《清肺消炎丸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认为临床试验证实其可治疗甲型H1N1流感、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和小儿病毒性肺炎,能有效缓解发热,止咳化痰平喘。
麻黄有发汗、平喘、利尿、抗病原微生物、解热、抗炎、镇痛、镇咳祛痰、免疫调节的作用;生石膏有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地龙有改善微循环、平喘止咳、抗过敏、消炎镇痛、抗菌、免疫调节的作用;牛蒡子有抗病毒、止咳的作用;葶苈子有止咳平喘、利尿、强心、抗菌的作用;杏仁有镇咳平喘、抗炎止痛、增强免疫的作用;羚羊角有解热镇静镇痛、抗病毒、抑菌、促免疫、治疗哮喘持续状态的作用;人工牛黄有较好的解热、抗惊厥、祛痰和抑菌作用,尤其解热、祛痰作用明显(对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肺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疗效明显。退热快,且对扁桃体消肿及减少分泌作用明显)。
用法与用量
口服。周岁以内小儿一次10丸,1~3岁一次20丸,3~6岁一次30丸,6~12岁一次40丸,12岁以上及成人一次60丸,一日3次。
规格
每60丸重8g。
注意
风寒表证引起的咳嗽、心功能不全者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