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地名趣谈:除了成都和昌都,你还知道哪些带“都”的地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地名趣谈:除了成都和昌都,你还知道哪些带“都”的地名?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527A00KZV00?media_id=&suid=

在中国的地名中,"都"字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从古至今,"都"字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更见证了中国行政区划的变迁。据统计,全国共有30个带"都"字的正式行政区划,这些地名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探寻"都"字地名的前世今生。

什么是"都"?

"都"是形声字,最早见于金文,形从邑、者声,本义是有先君宗庙的大城市。《左传•闵公元年》载:"凡邑有宗庙先君之主曰都,无曰邑。"周朝的诸侯取得封地以后,筑城立国,在城中建置宗庙和殿堂,曰"都";没有宗庙和殿堂的,曰"邑"。《司马法》载:"王国百里为郊。二百里为州。三百里为野。四百里为县。五百里为都。"这里的"都"是指王室子弟和公卿的采邑。又特指邦国的都城,如诸葛亮《出师表》"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各王朝所在的国都、诸侯的封地、卿大夫的采邑都可以称为"都",所以都字地名越来越多。

单字县撤县设区(市)

单字县撤县设区(市)是都字地名的另一个主要来源。清朝灭亡后,民国政府将清代的府、直隶州、散州一概废除,以省管县。简单来说,就是府改用附郭县的名字,州则直接改成县。比如废河南府,代以附郭洛阳县,直隶霸州改霸县、安徽亳州改亳县。从此,州大面积退出历史舞台,代之以单字县。据统计,108个单名州改为县,再加上既有的98个单名县,废州府存县后,全国有200多个单字县。

1980年代,我国开始实行市管县体制,通过地市合并或撤地设市的方式,撤销大部分地区,地级市成为我国第二级行政区划单位的主体。随着地级市的扩张和城镇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县被撤销成为市辖区或县级市。截至2023年末,我国共有94个单字县、1个单字(县级)市、2个单字区,这意味着自民国政府废州府存县以来有一半数量的单字县被撤销或合并。单字县撤县设区(市),大多数复名,成为"X州区";一部分改为"X都区",比如广州市花都区、成都市郫都区等。

都字地名有哪些?

全国333个地级行政区中,都字地名共有2个,分别是成都市和昌都市。在全国2844个县级行政区中,都字地名共有28个。全部30个都字地名中,11个都字地名与历史上的都邑有关,比如襄都区、秦都区、魏都区、曾都区;5个地名源于少数民族语言,比如乐都区、都兰县、昆都仑区;3个地名为组合地名,分别是都昌县、都安县、三都县。

都字地名之最

(1)人口最多的"都"——成都市。成都市是古蜀文明的重要发源地,3000年城址不迁、2500年城名不改。公元前316年,秦灭蜀,始设蜀郡并成都县。"成都"一名始于公元前5世纪。据宋代乐史的《太平寰宇记卷七二》:"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下,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之曰成都。"

(2)面积最大的"都"——昌都市。昌都市置于2014年,昌都是藏语,意为"水汇合处",扎曲和昂曲在这里汇合为澜沧江。

(3)人口最少的"都"——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都兰县先后有西羌、土谷浑、吐蕃等民族驻牧。"都兰"一名早见于现在的乌兰县的"都兰寺"和"都兰河"。"都兰"系蒙古语,意为"温暖"。因地处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气候比其他地区相对温暖而得名。

(4)面积最小的"都"——许昌市魏都区。1986年,许昌地区撤地设地级许昌市,原县级许昌市撤市设魏都区,因三国魏的都城在许昌而得名。

(5)最东的"都"——盐城市盐都区。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始设盐渎县(渎有水沟、河流的意思)。东晋安帝义熙七年(411年),改盐渎县为盐城县。1983年,盐城县撤销,盐城镇成立盐城市城区,其余乡镇为盐城市郊区。1996年,撤销盐城市郊区,设立盐都区,以"盐渎"谐音而得名,寓意盐城的都城。

(6)最南的"都"——广州市花都区。花都区源于花县,花县始置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因县城所在地处花山而得名。1993年花县撤县设县级花都市。2000年,花都市撤县设区。

(7)最西的"都"——昌都市。

(8)最北的"都"——乌兰察布市商都县。商都县始置于1918年,1925年《商都县事情》记载:"商都",满语"水漩"也,以注入察汗诺尔之水,清澈激湍,回漩成纹,故蒙古人即以满文商都称之。

(9)最名不符实的"都"——成都市新都区。新都并不新,新都之名超过2700年,新都建县超过2000年。公元前7世纪左右,蜀王开明氏营建新的都邑,为区别于杜宇氏的旧郫邑,新建都邑名"新都"。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新都县。隋文帝开皇十八年(598年),改新都县名为兴乐县。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撤销兴乐县并入成都县。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恢复兴乐县,随即复名新都县。唐末、五代、宋、元、明、清,新都隶属多有更迭,新都名称未变。1983年,实行市管县体制,新都县归成都市管辖。2001年,撤销新都县,设立成都市新都区,延续至今。

(10)最具历史文化底蕴的"都"——安阳市殷都区。殷都区始置于2002年,因辖区内的殷商都城遗址而得名。

全国都字地名大约3.6万个,乡级都字地名约180个,比如上都镇、中都镇、下都镇、一都镇至十都镇、哈拉毛都镇、吐列毛杜镇、甘其毛都镇等。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