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才女郑念:从南开新剧团女一号到《上海生死劫》作者
民国才女郑念:从南开新剧团女一号到《上海生死劫》作者
郑念,这位出生于北京、成长于天津的民国女作家,以其独特的经历和坎坷的人生故事,成为了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特殊存在。她不仅是南开新剧团的女一号,更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编剧、导演和演员。然而,在60年代,她却因被冤为间谍而在上海坐牢六年半。这段经历不仅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也成为了她晚年创作自传《上海生死劫》的重要素材。
郑念
郑念(1915—2009)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官宦之家。她的祖父姚晋圻是湖北罗田人,光绪十五年(1889)中举,曾担任刑部主事,参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后,姚晋圻任湖北教育司司长,并入股“汉冶萍公司”,积累了相当的财富。郑念的父亲姚秋武在日本海军学校留学,曾任民国海军舰队少将,下野后定居天津。
郑念在天津贵族学校中西女中接受教育,后考入南开中学,成为南开新剧团的一员。1931年,她在南开中学瑞庭礼堂的游艺会上表演新剧《我俩》,其出色的表演获得了《北洋画报》的高度评价,并被聘为特约记者。
1933年,郑念考入燕京大学,随后赴英国伦敦政经学院留学。在那里,她结识了郑康琪并结婚。回国后,郑康琪加入外交部,被派驻澳大利亚。1957年,郑康琪因病去世,郑念回到上海,担任英商壳牌石油公司上海办事处助理。
然而,命运的转折发生在60年代。郑念被控犯间谍罪,在上海第一看守所关押了六年半,期间遭受了审讯和拷打。1973年出狱后,她发现女儿郑梅萍已在几年前自杀。
1980年,郑念移居美国,在加州定居。她每天早晨在花园锻炼,上午10点开始写作,用英文完成了自传《Life and Death in Shanghai》(中文版《上海生死劫》)。这本书由程乃珊和潘佐君翻译成中文,出版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反响,成为了了解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重要文献。
郑念的故事,不仅是一个个人的悲剧,更是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命运的缩影。她的才华、勇气和坚韧,让她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独特而鲜明的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