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通江古寨:历史与传奇的交织之地
探秘通江古寨:历史与传奇的交织之地
在四川省通江县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散落着多处历经沧桑的古寨遗址。这些古寨不仅是军事防御的要塞,更是当地历史文化的见证。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古寨,探寻它们背后的故事。
古宁寨
古宁寨(第一道寨门)
古宁寨呈东西走向的椭圆形,东西长220米,南北宽80米,四面绝壁。沿着寨子旁边仅有的一条石梯路拾级而上,就是第一道由巨大条石修建而成的寨门,门上额枋阴刻描红的是正楷繁体的“古宁寨”三个大字。门内左侧石壁刻题记两幅。第一幅内容为修建于乾隆三十二年(即公元1767年),主持、信士刘氏出资修庙及石匠姓名;第二幅内容为“大清嘉庆二年(即公元1797年)扎寨业口”。
穿过第一道寨门十米左右,就进入更为精致和坚固的第二道寨门(内门)。门楣为拱型,拱顶正中阴刻“大清咸丰二年(即公元1852年)夏日上浣吉日”,石门左右有阴刻描红的正楷繁体对联,体现了人们追求美好安宁生活的愿望。
古宁寨(第二道寨门)
据传,古宁寨是由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而来的刘氏家族(湖广一带的刘姓出自于蜀汉昭烈帝刘备次子刘永的后代)所建。他们来川落业时,兵荒马乱,局势不稳,修建古寨就是为了防御山贼匪患。到了清朝中期,白莲教在当地活动频繁,刘氏家族又为古寨增建不少防御设施,使得这座古寨不仅能够居住,而且还能有效防御和打击来犯之敌。虽经岁月流逝,现在仍然能看出古宁寨工艺精湛,坚固实用。寨址四周原有块石垒砌的寨墙,现在仅存基石了。
刘氏古墓群碑林
古宁寨顶地势较为平坦,明朝天启年间建立的“古宁寺”延续至今,仍在使用。在国家政策保护宗教信仰的情况下逐渐扩大,“古宁寺”成为通江县的佛教名寺,晨钟暮鼓,青灯黄卷,禅音缭绕,香火鼎盛。寺庙前廊道两侧有嘉庆二年及民国十三年(1924年)圆首碑各一通,记述了维修寨门及在寨上办学的故事,庙内正台上现存圆木关公雕像,雕刻精美。庙旁的古柏、庙里的古钟都保存完好。2013年,通江县人民政府公布“古宁寨”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玛瑙寨
玛瑙寨
玛瑙寨位于至诚镇沙坝子村,记载年代为清代,呈东西走向,玛瑙寨分大小两寨,小寨呈椭圆形,分布面积约6000平方米;大寨平面呈葫芦状(葫芦把向西)占地面积75000平方米。大寨有东、北两道寨门,其余均为绝壁,寨门、寨墙均用条石叠砌,东门分内外两层,外门顶部呈拱形,门柱内侧壁开方形浅,内阴刻修寨题记,大致内容为:赞颂玛瑙寨、修寨用途、修寨捐资人姓名及捐资数额。该寨址对研究当地历史有一定参考价值。
古寨门是古寨的入口,也是古寨的咽喉要道。该座古寨门建于清朝,平面呈椭圆,寨门及两侧寨墙用条石叠砌,余侧均为悬崖,门柱阴刻对联,风化不识。古寨门见证了古寨的历史变迁,如今已成为人们探寻历史的重要线索。
安辑寨
安辑寨
得汉城又名安辑寨,位于通江县城东北45余公里的永安镇得汉城村山上。得汉城四周皆悬崖陡壁,高30余米,海拔400余米,三面临涧,背靠群山,四面陡峭。因其地险峻扼秦蜀咽喉、雄镇巴西要冲,得汉城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中国历史上几次波澜壮阔的抗争都与它结缘。《蜀中名胜》记载:汉高帝刘邦为汉中王时,招募賨人,平定三秦,国相萧何留守巴蜀,并以得汉城为根据地储粮屯兵,刘邦据此以通饷道,击败西楚霸王项羽,灭楚兴汉而得天下,后赐此地名“得汉城”。如今的安辑寨,古迹仍在,只是草木幽深,已不见往日峥嵘。
重石寨
重石寨
重石寨位于永安镇,与西边不远处的得汉城沿江相望。寨高30米,2亩有余,整个寨子两块巨石相倚,重叠怪异,四面悬崖峭壁,巍峨险固,藤蔓交加。自汉高祖将得汉城列为储粮屯兵的据点以来,重石寨便充当了得汉城的马前卒。那时候的山顶,十几间茅屋搭建的据点,簇拥着几十号兵戎。一抹荧荧火烛,闪烁河谷两岸,与得汉城遥相呼应,把持着历代王朝必经此途的命运。如今的重石寨,俯首两岸青山,笑看得汉城山水,已然抹去昔日的峥嵘岁月。
大城寨
大城寨
大城寨位于沙溪镇王坪村后山,有东南西北四道寨门,寨墙、寨门均用条石砌成。始建于宋淳熙年间,清嘉庆年间重修,是明末清初白莲教聚居地。红四方面军总医院设在王坪时在大城寨设有一个分医院,也是保卫总医院的一个制高点。今存有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51座851名红军烈士单体坟墓和红军住过的“万灵”庙宇。山崖上刻有“红军精神万岁”石刻标语。站在大城寨远可眺望“赤化全川”巨幅石刻,近可俯瞰红军烈士陵园、总医院旧址、王坪新村全貌。
麻坝寨
麻坝寨
麻坝寨位于通江县唱歌镇,顶平宽缓,沟壑交错,古木参天,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寨下就是唱歌石林所在的麻坝坪。清朝嘉庆年间,白莲教蓝号义军大本营设在麻坝寨内,白莲将士分筑寨门,凭险拒敌。而今,麻坝石林古战场遗迹清晰可辨,现有保存完好的石寨3处,寨门5道,石刻门联2副,碑记1座,东西寨门上的楹联尚在。
擂鼓寨
擂鼓寨及其遗址
擂鼓寨位于通江县东南约20公里的春在镇,据说在三国时代,因张飞在此安营扎寨、擂鼓点兵而得名。据考察,擂鼓寨遗址已有五千年历史,如今的擂鼓寨早已找不到它的本来面目,只能在山野间坐拥四方山水,怀抱一轮明月。
如今,硝烟散尽,古寨依然屹立不倒,诉说着过去的辉煌与荣耀。保护古寨遗迹,就是守护我们的历史和文化。让我们携手共进,让这些历经风雨的古寨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继续书写属于它的传奇篇章!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