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度过雨季,这些传染病预防知识请收好!
安全度过雨季,这些传染病预防知识请收好!
随着雨季的到来,气候变得潮湿多雨,这样的环境不仅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也为细菌、病毒的滋生与传播提供了温床,成为传染性疾病高发的风险期。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保护自身及家人的健康,掌握基本的传染病知识显得尤为重要。
雨季常见传染病知多少?
流感及普通感冒
雨季气温变化大,人体免疫力易受影响,容易感染流感病毒和普通感冒病毒。流感症状通常较重,伴有高热、全身酸痛等症状。肠道传染病
如霍乱、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甲型肝炎等,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源、食物和日常接触传播。雨季水源易受污染,食品保存条件差,增加了感染风险。皮肤病
如湿疹、足癣(脚气)等,潮湿环境利于真菌生长,增加皮肤感染机会。蚊虫传播的疾病
如登革热、乙脑、疟疾等,雨季是蚊虫繁殖的高峰期,洪涝灾害后蚊虫等病媒生物滋生迅速,增加了叮咬传播疾病的机会,被叮咬后易感染。
- 接触性传染病
如皮肤炭疽、钩端螺旋体病等,多由接触受污染的水体、土壤或动物引起。
必备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 加强个人卫生
- 勤洗手:保持双手清洁, 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尤其在饭前便后、接触污物后。
- 保持干燥:尽量保持身体及衣物干燥,减少真菌滋生。
- 健康饮食: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增强免疫力。食物要煮熟煮透,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
-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避免接触污水和污泥,减少与病媒生物接触的机会。
- 注意环境卫生
- 清理积水:保持住所清洁干燥,定期清理家中及周围的积水,防止蚊虫滋生。
- 安全用水:饮用安全水源的水,不随意饮用未经处理的生水。避免饮用生水,尽量饮用开水或瓶装水。
- 垃圾分类与处理:正确分类垃圾,及时清理,避免成为病菌滋生的温床。
- 积极参与环境卫生整治:保持周围环境的清洁与卫生。
- 防蚊防虫
- 使用驱蚊产品:户外活动时穿着长袖长裤,涂抹驱蚊液,减少蚊虫叮咬。
- 安装纱窗门帘:家中安装防蚊纱窗和门帘,减少蚊虫进入。
-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并清理家中可能藏匿蚊虫的地方,如花盆底部、水池等。
接种疫苗
根据当地疾控部门的建议,及时接种相关疫苗,提高免疫力,提高身体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关注天气预警与健康提示
关注当地气象预报和卫生部门发布的健康提示,提前做好准备。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尽量避免前往疫情高发区域或接触疑似病例。遇病、死牲畜,请专业兽医处置,不私自屠宰、剥食、销售病死牲畜。
关注官方发布的汛期传染病防控信息,增强自我防护能力。
发现周围有传染病疫情时,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部门报告。
出现以下症状务必及时就医!
若出现发热、腹泻、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是否有接触传染源或前往疫情地区的情况,以便医生准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加强健康教育知识学习
通过社区、学校、媒体等多种渠道,学习传染病防治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总之,掌握传染病知识,采取科学有效的预防措施,是安全度过雨季、保障健康的关键。让我们共同努力,通过加强个人卫生、注意环境卫生、及时就医与报告、接种疫苗以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等措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保障自身及家人的健康,并携手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专家简介
李丹,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院内感染控制科科长兼感染一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学历。
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感染病学专业。现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分会委员,辽宁省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分会常务委员,沈阳市医学会传染病分会委员兼秘书。
长期从事传染病、感染性疾病救治及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对不明原因发热、地方性传染病,如布氏杆菌病、肾综合征出血热、伤寒、斑疹伤寒、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等,以及病毒性肝炎、急性肝炎等疾病,具有丰富的诊疗经验。
发表核心级期刊文章10余篇,SCI 3篇。
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省级及市级课题3项,目前主持沈阳市卫生局课题1项,中国公共卫生联盟专项课题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