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曼施坦因拥重兵却被击败一溃千里,不是他无能,是两种战术的对决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曼施坦因拥重兵却被击败一溃千里,不是他无能,是两种战术的对决

引用
搜狐
1.
https://m.sohu.com/coo/zmtq/858024583_121164958?scm=10008.7964_13-7964_13-1111_1111.0-0.0.0

曼施坦因是二战时期德国的著名军事将领,以其卓越的战术才能和指挥能力著称。然而,在1944年的乌克兰战役中,这位被誉为"闪击战大师"的将领却遭遇了重大挫折。本文将深入分析这场战役背后的战略博弈,探讨曼施坦因失败的原因,以及德军闪电战与苏军大纵深作战之间的战术对决。

曼施坦因是二战时期德国的三大战将之一,不过关于他的军事指挥能力如何却颇有争议,就拿乌克兰战役的结果来看,占有坦克数量和质量优势,兵力上的微弱数量劣势完全可以被德军质量优势抵消,这样的军事实力对比,在苏德战争时期,对于德军来说还是不错的,就这样还在乌克兰一溃千里,被希特勒免职真的一点都不冤,就这还有脸在回忆录里为自己辩解,军粉们直呼,曼施坦因的战绩都是吹出来的。

曼施坦因在此次战役中最大的问题在于,他始终将苏军视为1941年的对手。然而,苏军在战争中不断进步,到1943年,德军传统的机械化冲击战术已经屡试不灵。1944年,德军甚至出现过集结40辆豹式坦克和四号坦克冲击苏军步兵师,却遭到ZIS-2和85毫米高射炮猛烈打击的情况。

1941和1942年的苏军在与德军正面交锋时还能坚持较长时间,但一旦被德军机械化部队穿插包围,往往就会迅速崩溃。而到了1944年,苏军轻步兵营即使被德军坦克包围并近距离射击,也能保持镇定,持续抵抗。这种士气和战术的转变,标志着苏军已经不再是当年那个容易被击垮的对手。

1944年以后,德军在苏德战场上的处境日益艰难。苏军的伤亡主要集中在突破阶段和德军装甲反击阶段,但一旦进入分割包围阶段,苏军就能占据优势。德军防线难以抵挡苏军的持续进攻,后方缺乏纵深防御,装甲反击在苏军坦克数量面前作用有限。实际上,此时红军的坦克突击理论已经超越了德军。一个重要区别是,苏军采用合成集团军先行突破防线,随后才是坦克集团军进行纵深突击。通过在战役开始阶段保留坦克集团军的力量,苏军为后期的大纵深突击保存了足够的突击能力。

在战术层面,苏德战争后期的对决实质上是德军闪电战与苏军大纵深作战的较量。德军的闪电战虽然在突然性和机动性上占据优势,但始终未能解决一旦敌人做好准备就无法实施偷袭的问题。而且,德军的战术套路相对单一,主要依靠两翼包抄,目标明确,坦克部队既要撕开防线又要向纵深突击,往往在突破阶段就损失惨重。相比之下,苏军的大纵深作战强调先用炮火进行地毯式轰炸,然后由合成化集团军撕开防线,最后才是坦克集团军进行纵深突击。这种战术不仅制造了宽正面的多点突破,还给对手带来了全盘崩溃的压迫感。

苏军的优势在于其气吞山河的气势,在大兵团作战中,虽然细节上看似粗糙,但整体上难以抵御;而德军更强调周密的计划和局部范围的多重配合,默契程度很高,分工也非常明确。 就像德国的汽车,非常精密严谨,不过问题在于太严谨了,反而有时候不如粗糙皮实的苏式车辆,所以说曼施坦因战术指挥能力不足,到不如说是德军的军事体系限制了他的发挥,如果曼施坦因是苏军的指挥官,天知道德军还能不能看到莫斯科城市的身影?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