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道杭州菜之三——西湖醋鱼
18道杭州菜之三——西湖醋鱼
西湖醋鱼是杭州传统名菜,以草鱼或鲈鱼为主料,配以糖醋调味,酸甜可口,带有蟹味。这道菜起源于南宋时期的宋嫂鱼羹,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作为杭帮菜的代表,西湖醋鱼不仅体现了江南饮食文化的特色,更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一提到江浙沪,你能想到的第一个关键词是不是“包邮”?从古至今,这里靠纵横交错水路发展经济,逐渐形成了富庶的江南鱼米之乡。
不仅如此,河流也联通了华东地区的饮食文化,除了注重食材本味本色的烹饪特点以外,重油重糖的传统也相互渗透影响。像淮扬菜中的狮子头,松鼠鱼,本帮菜中的油焖笋,红烧肉,处处都透着对“浓油赤酱”的钟爱。
作为杭帮菜的代表,驰名中外的西湖醋鱼也是这样的一道菜。
来自“南宋”的味道
西湖醋鱼,别名为叔嫂传珍,宋嫂鱼,是浙江省杭州市的一道传统地方风味名菜,属于浙菜系。
西湖醋鱼通常选用草鱼或者鲈鱼作为原料制作。草鱼一分为两片,有骨的叫“雄片”,无骨的为“雌片”;将鱼煮熟盛盘,再浇上一层平滑油亮的糖醋,撒上一层姜末。鱼肉滑嫩,和着姜末入口,酸甜可口,带有蟹味 。
西湖醋鱼的历史,源于南宋京都临安(今杭州),得从南宋杭州的“宋嫂鱼羹”说起。
宋五嫂,为南宋著名民间女厨师,高宗赵构乘龙舟西湖,曾尝其鱼羹,赞美不已,于是名声大振,奉为脍鱼之“师祖”。
从此,宋嫂鱼羹扬名于世。其后又经名手改良,形成了西湖醋鱼与宋嫂鱼羹两种名菜,流传至今。
略微尴尬的杭城“小骄傲”
民国时期,文人梁实秋曾记载过该菜的烹饪方法:选用西湖草鱼,鱼长不过尺,重不逾半斤,宰割收拾过后沃以沸汤,熟即起锅,勾芡调汁,浇在鱼上,即可上桌。
说得容易,要做好可不容易。这道菜的关键有三:1. 保证鱼没有土腥味;2. 入锅中氽烫时间把握好,鱼保持整条不碎,肉质不糊烂;3. 鱼身光亮,芡汁酸甜可口。
这菜对厨师把握火候和调汁水平要求又超高,一不留神鱼就蒸老了,或者味道调过了。
同时,“醋鱼”强烈的酸味有可能让食客难以接受。虽然这道菜很好吃,但还是要友情提示一下:如果第一次尝试的你想把它当“松鼠桂鱼”来吃的话,就请慎重选择吧。
因为以上的种种制约,历史悠久的“西湖醋鱼”并没有成为一道家常菜肴,现在的它一般出现在一些著名酒家的宴请场合上,尴尬的处境可见一斑。阳春白雪,曲高和寡,也许再过几十年,这道菜会被束之高阁,成为曾经惊艳了杭城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