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华东政法大学历史建筑群:拥有超140年历史,近270°河景的建筑明珠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华东政法大学历史建筑群:拥有超140年历史,近270°河景的建筑明珠

引用
新浪网
1.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4-05-01/doc-inatsvrz1496587.shtml

华东政法大学的历史建筑群承载着上海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其独特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使其成为上海校园历史建筑的佼佼者。本文将带你走进这座拥有140多年历史的学府,领略其建筑之美。

概 况

华东政法大学位于万航渡路1575号,人文历史底蕴深厚,建筑艺术价值卓越。虽经变迁,仍保留圣约翰大学时期的空间布局,是近代中西合璧建筑风格的典型案例。2019年,该历史建筑群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的韬奋楼、40号楼、东风楼

历史沿革

1879年创建之初被命名为“圣约翰书院”,后更名为圣约翰大学。1952年,在旧址上成立了华东政法学院,并于2007年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校门朝南,校舍建筑分布在干道两侧,主要历史建筑有怀施堂、罗氏图书馆、思颜堂等,占地面积约56000㎡,始建时由通和洋行和英商爱尔德公司设计,多为中西合璧式建筑,大多保存较好。

1921年圣约翰大学校园鸟瞰图

保护规划与历史建筑修缮概况

目前,校园内已完成“苏河华政十八景”贯通提升工程及10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修缮工程,其中包括格致楼、六三楼、小白楼、原八栋家属楼等。通过修缮工程,不仅能够保护和传承这些珍贵的历史建筑,使它们在时间的洪流中得以延续,也有助于提升校园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底蕴。在未来几年内,学校将陆续完成其余建筑的修缮工程。

苏河华政十八景

2019年8月,华东政法大学段初步贯通了苏州河步道,2021年,提升工程正式启动。不仅拓宽了步道,还取消了隔离围栏,让市民可以更加自由地漫步在苏州河畔,在尽享岸线景观的同时,能够近距离接触“圣约翰大学历史建筑群”,让原本的内花园真正变成了共享的城市“后花园”。现在苏州河畔华政段形成了“苏河华政十八景”的新景象。其中,苏河步道有十景,与历史建筑相得益彰,如思孟园、格致园等,而华政校园内的八景也同样引人入胜。从华政桥到书香园,每一处都充满了学术气息和人文情怀,让人欣喜沉醉。


苏河华政十八景中部分景观节点

重点焕新建筑

原八栋家属楼

原八栋家属楼融合中西风格,汲取南方中式建筑精髓,与校园自然环境和谐相融。家属楼所在的三角地块是苏河湾的璀璨明珠,拥有180°急转弯的独特地势和近270°的河景。为了开放滨河空间,校方结合历史建筑,以“彰显华政建筑风貌,提升滨河空间品质;强化校园人文元素,激活滨河人文空间”为设计理念,将原有单一的人行步道改造成为“校园景观+共享空间+滨河步廊”的全新模式。

沿河景观效果
23号楼及前广场修缮效果

修缮过程中,修缮团队特别注重保留每栋建筑的特点。依据历史原状,对建筑细部进行了细致地修复。例如,24号楼的原有屋面采用了中式小青瓦和雌毛脊这种传统中国元素;23号楼的木构外廊采用了极具特色的人字形叉手立柱的形式。

修缮对比
修缮前
修缮后

23号楼
24号楼
25号楼
26-27号楼
28-29号楼
30-32号楼
33-35号楼
36号楼

小白楼

小白楼为一幢2层砖木结构的精美建筑,建筑中窗边装饰线条和图案,独特的八角窗,错落有致的青瓦屋面,中式木屋架等均为其特色。建筑修缮中,恢复保留南立面二层室外连廊格局,替换了破损的小青瓦,修复了外立面及室内装饰,还原小白楼昔日独特风貌。

焕新前后
小白楼二层外廊
小白楼

六三楼

六三楼原名斐蔚堂,建于1939年,为纪念500余名爱国师生反帝壮举,改名为六三楼,昭示后人,永志不忘。

斐蔚堂是二层钢筋混凝土、砖木混合结构的建筑,为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建筑屋顶形式采用坡屋顶,有着浓郁的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建筑修缮设计以落实合理利用、最小干预、可逆、可识别、完整性等原则,修复了屋面、外立面、外窗等部位,并在修缮期间对场地内的三棵古树进行保护。

六三楼南立面修缮后效果
修缮对比
六三楼

推荐参观路线

点击可查看大图
线路:华政桥→原八栋家属楼→小白楼→六三楼→南门

开放预约方式

长宁校区(本文建筑群所在校区):社会公众可沿苏州河滨河步道或者在万航渡路1575号直接入校,进校时间为7:00-21:00。

主题线路参观预约:可在“华东政法大学”官方账号上预约。

本文原文来自上观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