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瘤模型实验方法详解
转移瘤模型实验方法详解
转移瘤模型是研究肿瘤转移过程的重要实验方法。通过构建动物模型,研究人员可以观察肿瘤细胞在体内的转移情况,揭示肿瘤转移的机制。本文将详细介绍转移瘤模型的实验原理、步骤和结果分析。
肿瘤转移是指癌细胞从原发灶脱落侵入周围组织,最终克服远隔组织微环境,实现转移的现象。转移瘤(metastatic tumor)实验是利用肿瘤转移动物模型对体内肿瘤转移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其可以更好地揭示肿瘤转移的过程、基因的生物学功能及信号通路的作用。
实验原理
肿瘤细胞具备一定的侵袭转移的能力,把肿瘤细胞注射入动物的血液系统内,能够较好地模拟肿瘤细胞脱离原发灶进入到血液循环中的情况,通过观察远处器官(肺、肝等)内转移灶的形成情况,能够判断肿瘤细胞的转移能力。常用的接种方法是尾静脉注射和左心室注射法。
实验步骤
1. 制备细胞悬液
预先将细胞接种到培养皿并于37 ℃、5% CO2的培养箱中培养,待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生长达到80 %-90 %,经胰酶消化制备细胞悬液。对细胞悬液进行细胞计数,并调整细胞密度。
2. 小鼠的选择和分组
一般选择4-6W同一性别健康小鼠,大多选择免疫缺陷型小鼠。根据实验目的进行实验分组。
3. 肿瘤转移模型的构建
3.1 尾静脉注射法
在超净台上,将小鼠固定在固鼠器内,压住鼠尾巴根部,用酒精棉球擦拭尾巴消毒并扩展血管,用1 mL注射器吸取细胞悬液,于尾部中处三分之一处进针,注意控制速度防止小鼠发生栓塞。每只0.1 mL,即1×106个。不同细胞接种量可能不同,需要预实验进行摸索。
3.2 左心室注射法
小鼠经麻醉、仰卧式固定、酒精棉球消毒后,轻按胸部,在胸骨左侧第二,三肋间进针(靠近胸骨),注射器内留有气泡时,针头进入左心室;进针3-5 mm,以观察到鲜红血液喷射涌出进入针管,回血液面随着裸鼠心率搏动上下起伏,作为进入左心室的标准;注射,在10 s 内完成;注射完毕后缓慢拔针,棉签按压进针点;裸鼠放置保温台待苏醒;接种后的裸鼠置于SPF环境内饲养,并密切观察。
4. 肿瘤生长转移情况和小鼠存活情况的观察
肿瘤移植后注意观察各组小鼠全身状况和活动情况,当小鼠出现明显消瘦、弓背、精神萎靡等衰竭体征时,将小鼠颈椎脱臼处死。定期处死解剖小鼠,观察肺、肝、淋巴结等脏器有无转移灶,统计各部位转移灶数目及大小。也可通过活体成像方法定期观察肿瘤的转移情况。
实验结果示例
将荧光素酶标记的MDA-MB-231细胞经尾静脉注射到小鼠体内,分别于1 h 和24天采用活体成像系统观察肿瘤肺转移情况。28天解剖可见MDA-MB-231细胞在肺部形成转移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