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精品水果生意的甜蜜暴击:水果为什么越来越甜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精品水果生意的甜蜜暴击:水果为什么越来越甜了

引用
腾讯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715A05CHN00

水果越来越甜,这背后既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有人为干预的结果。从消费者偏好到商业利益驱动,再到种植技术的改进,多个因素共同推动了这一现象的发生。然而,水果过甜也可能带来一些健康隐患,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水果为何越来越甜?

目前的水果比以往更甜,原因包括植物的营养补偿效应、品种本身的甜度改良以及消费者和企业的共同推动。

甜度作为水果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果商的利润空间。

为了提高甜度,部分果农使用脱酸剂、增甜剂等化学品,但这种做法可能对果树和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专家建议,消费者应控制水果摄入量,尤其是榨汁过程,以降低游离糖的摄入风险。


线下超商出售的标准化精品水果,个头相仿

商业利益驱动下的水果改良

更甜的水果更好赚钱已经不是秘密。简单来说,水果更甜的趋势是由消费者和生产端共同推动所形成的。

即使向王鑫购买生态种植的草莓时,消费者也更多将甜度而非种植方式作为评价草莓品质的优先项。无论品种,产地,或种植原则,在当前的水果消费市场中,甜度已经成为了大众选拔优质水果最重要的标准之一。

2024产季盒马出售的云南国产蓝莓,是小红书等社交媒体上讨论度很高的爆款水果。盒马向界面新闻表示,该公司把大、脆、甜、香四个维度,作为盒马蓝莓的采收标准,其中大和甜更容易量化,“所以我们把要求前置,要求基地供应盒马的蓝莓直径必须达到18mm以上,甜度不能低于十度”。

对于做水果生意的企业来说,水果分级出售同样带来了可观的利润。水果零售连锁企业百果园于2023年1月16日在香港上市。百果园建立了中国第一个水果分级标准,评价维度包括酸甜度、新鲜度、爽脆度、细嫩度、口感和安全性,根据这些维度将水果标准分为招牌、A、B、C四个等级。根据其招股书资料,招牌级及A级水果对销量贡献和收入的贡献最高,在报告期内均超过了50%。

“甜蜜素”是否存在?

通常来说,大众认为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等自然条件使水果更甜、更具风味。此外,科学均衡养分供给、预防病虫害等,也有助于瓜果口感提高。产量高、提早采摘则不利于水果更甜。

在培育和种植之外,消费者之间普遍流传的另一种猜测是,水果甜度高是不是被泡了药水?甜蜜素是最长被提到的关键词。

多位学者已经对甜蜜素用于水果种植进行了辟谣,研究者的观点具备一致性。中国农业大学李冰冰教授接受《农民日报》采访时指出,如果对水果喷施甜蜜素,它只能附着在表面,效果有限。如果用注射的方法,小的水果成本太高;像西瓜一样大体积的水果,以注射的方式人工增甜,会出现甜味不容易扩散,以及不均匀的情况。最重要的是,注射甜蜜素会破坏植物细胞壁,使水果在短时间内就腐烂变质。

也就是说,对于种植户来说,通过甜蜜素来提高水果甜度,几乎不具备可行性。

当水果更甜成为趋势

人类对于甜度的追求带有生理性因素。迈克尔·莫斯在其著作《盐糖脂——食品巨头是如何操纵我们的》一书中,提到了人类对于甜食的偏好存在“极乐点”,商家对这一偏好加以利用,赚取利润。随后,意识到糖摄入过多会引发肥胖和其他疾病的食品加工商们,则宣传果糖更健康。

高甜食物可能引发健康问题,已经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关注。《华尔街日报》2023年7月的报道中提到,澳大利亚墨尔本动物园已停止给大多数动物喂食水果,原因是现在的水果太甜了,导致动物的蛀牙和体重增加。动物园里的猴子不再吃香蕉,而是吃低糖的蔬菜。

这不禁让我们反思,甜度更高的水果是否会给人类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我们是否应该减少水果的摄入量?

营养师顾中一告诉界面新闻,当水果更甜成为趋势,理论上存在影响人类血糖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判断水果甜不甜并不能仅看口感。水果的糖酸比不一样,影响人对于甜度的感知,王鑫举例说,比如西瓜的甜度达到12,吃起来就足够甜了,但甜度12的草莓吃起来并不会太甜。

我们观察血糖时,主要关注升糖指数GI值,GI值高,代表食用这种食物后造成的血糖波动越大。例如西瓜、菠萝,就属于高GI值的水果。

GI值是以食用50g可消化碳水化合物为标准来计算的。然而,以GI值为72的西瓜为例,由于其含水量约为90%,吃100g西瓜意味着吸收7g左右的可消化碳水化合物。顾中一指出,除非大量食用一斤以上,只吃两三百克西瓜并不会对血糖有太大的影响。顾中一认为,对于要控糖的人群来说,苹果、梨、樱桃、杏、葡萄柚,以及蓝莓、草莓等水果都可以吃,但要控制食用量。

“但目前没有明确的证据显示,因为水果被消费者筛选得越来越甜了,导致人群当中的糖尿病患者因此而增加了。” 此外,个人健康情况、基因,以及饮食习惯、生活方式、运动量等都是影响血糖的变量。

不过,将水果榨成果汁却可能影响血糖。顾中一表示,榨汁的过程导致植物的细胞壁破了,将糖从原本的被禁锢状态释放了出来,就成了需要限制摄入的游离糖。游离糖的概念是世卫组织在2015年提出的,指的是添加到食品喝饮料当中的糖分,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中的糖,它们被认为摄入过量后对人体不利。

此外,榨汁过程中,均匀分布的膳食纤维被部分过滤到了果渣里,膳食纤维对于延缓糖分吸收是有帮助的,人体对果汁吸收更快则会导致升糖。

“还是鼓励大家直接吃完整水果,当然,果汁总比喝甜饮料要更健康一些。”顾中一说。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