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春季高发的戊肝,你了解吗?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春季高发的戊肝,你了解吗?

引用
澎湃
1.
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6520494

春季是戊型肝炎(戊肝)的高发季节,这种通过消化道传播的病毒性肝炎,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已超过甲肝成为成人急性病毒性肝炎的首位。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戊肝的传播途径、高风险人群以及预防措施,帮助您全面了解这一"吃出来的肝炎"。

说到肝炎,大家更熟悉的是甲肝和乙肝。然而,在病毒性肝炎这个"大家族"中,戊型肝炎(戊肝)却是一个容易被低估和忽略的"隐形杀手"。

为什么说戊肝是"吃出来的"?

戊肝是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肠道传播性疾病。它与甲、乙、丙、丁肝一起组成病毒性肝炎"大家族",也被称为"肝炎五毒教"。

我国是戊肝高流行区,报告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成人急性病毒性肝炎中,戊肝发病已居首位。戊肝病死亡率为1%-5%,而甲肝病死亡率仅为0.01%。根据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全国法定传染病报告显示,2012-2020年,我国戊肝发病数已连续9年超过甲肝。

戊肝的危害不容小觑。这种病毒性肝炎不仅具有传染性,严重时还会造成大流行传播,很多人都是在不知不觉中"中招"。

戊肝病毒的传播途径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1. 消化道传播:食用被戊肝病毒污染的食物或水。
  2. 血液接触:如输血、手术、注射毒品等。
  3. 性接触:戊肝病毒可以通过性行为传播。
  4. 母婴传播:孕妇感染戊肝病毒后,可以通过胎盘或分娩时的血液接触将病毒传给胎儿或新生儿。
  5. 其他途径:如共用个人卫生用品、使用未经消毒的医疗器械等。

因此,我们要注意保护自己,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同时也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戊肝病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这些人应该更警惕

戊肝病毒男女老少"通吃",尤其是孕妇、老年人、免疫力缺陷人群,感染戊肝后会有死亡的风险。

1. 老人、妇女

一般人感染戊肝之后,多为无症状感染者。但孕妇、老年人感染戊肝之后病死率往往急剧增加。其中,孕妇感染戊肝常易发生暴发性肝炎,病死率最高可达50%。

2. 器官移植患者、血液肿瘤患者

常导致戊肝感染慢性迁移,最终进展为肝硬化。调查显示,实体器官移植患者,有60%出现戊肝病毒的慢性感染,而且常很难察觉,往往被忽视,耽误治疗。一旦忽视,未及早进行治疗,将会导致继发性慢肝损伤和其他脏器影响,约十分之一的人会在2年内进展为肝硬化。

3. 基础慢性肝病患者

感染戊肝后,易发展成重症肝炎。慢乙肝及肝硬化患者,在感染戊肝病毒后,易发生急性肝衰竭,增加病死风险。我国作为乙肝大国,慢性乙肝患者多达2800万,研究发现,每10个乙肝患者就会有至少1个人出现戊肝的重叠感染。在这些乙戊重叠感染的患者中,每3个人中就会至少1个人发生肝衰竭。

特别提醒:经常在外就餐者、食品相关的从业者、畜牧及海产品养殖人员、疫区旅行者(留学、旅游、务工人员)等人群感染戊肝病毒的风险也极高,日常一定要注意防护!

预防戊肝很重要

戊型肝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它!

由于戊肝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因此与戊肝患者共餐也存在一定的感染的可能性,因此要尽量避免和戊肝患者密切接触,注意分餐制,且碗筷等餐具要消毒。

预防是关键。首先要保持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感染源;其次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品,要注重个人防护。

此外,接种疫苗也很重要!建议接种戊肝疫苗,尤其是戊肝易感人群推荐尽早接种戊肝疫苗。

戊肝疫苗适合16岁及以上易感人群。推荐用于戊肝感染的重点高风险人群,如畜牧养殖者、餐饮业人员、学生、部队官兵、育龄期妇女、疫区旅行者等。

按0、1、6月接种方案进行3次接种,即第1剂接种后1个月接种第2剂,第1剂接种后6个月接种第3剂。

如果您或身边人已经感染了戊型肝炎,及时就医、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是关键。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