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月被罚2700元?一文讲清楚充电桩的功率因数
1个月被罚2700元?一文讲清楚充电桩的功率因数
最近,小编看到了一条山东某充电桩源头厂家发布的短视频,分享了其遇到的真实案例:某充电站因有效功率因数低于0.85,一个月被罚款超2700元。
图源山东通兴充电桩源头厂家(充换电研究院截图)
什么是功率因数?为何功率因数低了会被罚款?如何提高功率因数,避免充电站被开“罚单”?小编整理了功率因数的“前因后果”,一起看看吧。
什么是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的大小与用电设备的类型、负荷大小、电源的频率等因素有关。在电力系统中,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供电质量和效率,需要对电力用户的功率因数进行监测和调整。
功率因数的值介于0到1之间,理想情况下,如果设备完全吸收电能而没有无功功率,功率因数将达到1。当功率因数低于1时,表示存在无功功率,即电力系统中有部分功率并未被有效转化为有用功,而无功功率的存在也会增加电力传输线路的电流,导致更高的能量损耗、增加电网负担。
鉴于此,供电局一般会明确规定,如果企业或工厂的功率因数低于0.9,将会面临罚款。对于此也有博主举例称:想象一下,你有一辆超跑,但你只用了它10%的动力。这不仅浪费了资源,还降低了你的效率。同样地,当功率因数低时,电力公司需要为这些用户提供更多的电力,但这些用户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些电力。为了鼓励用户提高功率因数,电力公司会设定罚款制度。这就像是对那些只使用超级跑车10%动力的用户收取额外费用。通过罚款,电力公司也希望鼓励用户采取措施提高功率因数,从而减少电力浪费和提高效率。
充电站场景下,功率因数则是指充电桩提供的电能与实际用于充电的电能之比,即电能的有效利用率。基于保证电能质量,早在2013年发布的国家标准GB/T 29781-2013《电动汽车充电站通用要求》(现行)中,就提出功率因数不宜小于0.9,当充电设施的自然功率因数达不到电力部门要求时,应采取无功补偿措施。
功率因数低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提高?
电动汽车充电站因为功率因数低产生的罚款,主要体现在电费结算账单信息中的“力调电费(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即供电公司根据客户在一定时间周期内(如1个月或1年)使用的有功、无功电量来计算的平均功率因数,并据此收取的相关费用。功率因数越高,力调电费费率越低;功率因数越低,费率越高。当功率因数小于0.9时,就会产生罚款,反之,供电局将从电费总额提取一定比例进行奖励。
计算力调电费也有明确的公式和标准:功率因数低于标准0.01时,从电费总额中罚款0.5%,递增计算;低于0.7时,每级罚款提高到1%;低于0.65时,每级罚款提高到2%。功率因数高于标准0.01时,从电费总额中奖励0.15%,递增计算,最高奖励可达0.75%。(数据来源:汇能售电)
而电动汽车充电站功率因数低的原因,具体可以从多个方面来分析:首先,早期的充电设施可能没有内置或完善功率因数校正功能,同时随着设备使用时间的增长,效率降低,设备在充电过程中产生较高的无功功率,导致功率因数下降;其次,充电站的负载会随着充电需求的变化产生波动,如果电网中的负载与供电设备不匹配,也会导致功率因数不稳定;
此外,不合理的布线、缺乏智能控制系统、未进行定期维护等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功率因数。其中布线问题是指不合理的布线设计可能会引入额外的电感或电容,从而影响功率因数。而在充电站建设和运行中,如果没有在初期进行全面的测试校准,以及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也会致使充电设备内部的元器件出现故障、降低效率,从而影响功率因数。
如何提高功率因数
目前也有一些常见的解决方案。例如,安装功率因数补偿装置即电容补偿柜,通过无功补偿柜来集中提高充电站的电网功率因素,减少无功功率,降低电流损耗。但需要注意无功补偿柜容量过少、补偿控制系统精度太低或技术故障同样会造成功率因数不达标;其次是采用智能控制系统,根据实际负载情况动态调节充电功率,确保在满足充电需求的同时,尽量减少无功功率;最后还应定期对充电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测,确保设备工作状态良好,及时发现并解决老化的元器件以及其他问题。
电容补偿柜示意图(图源网络)
电动汽车充电站因功率因数问题被“罚款”,通常是由于电力使用效率低下导致的。而通过合理的设计、安装补偿装置以及采用高效设备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功率因数,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同时也有利于电网的稳定运行。
无论是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技术研发还是站点建设,也都要综合考虑实际需求和保证电能质量等多种因素,由此才能真正助力新能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