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我的孩子拒學了!淺談急性拒學問題的親師初步應對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我的孩子拒學了!淺談急性拒學問題的親師初步應對

引用
1
来源
1.
https://flipedu.parenting.com.tw/article/009224

当孩子第一次出现拒学行为时,家长和教师应该如何应对?本文将从拒学的表面原因和潜在因素入手,探讨家长和教师可以采取的6种应对方法,帮助孩子克服拒学问题。

我的孩子拒學了!淺談急性拒學問題的初步應對。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筆者的工作團隊多年協助拒學的兒童和青少年,其中很多在發生拒學前,學校老師印象中「這孩子看起來差不多、沒有甚麼異狀」、「就乖乖的」、「平常話不多,但該做的會跟著做」﹑「想不到為什麼會拒學?」。

做家長的遭遇孩子拒學時,第一時間便是去詢問孩子為什麼不想上學。然而,兒童或青少年的心智發展尚未成熟,他們往往沒有覺察到自己甚麼時候開始感覺怪怪的,或者記憶模糊或也未必能清楚的表達出來。

我們聽過孩子在父母面前,說出的都是老師太兇、同學取笑或欺負、老師偏心不公平等等抱怨。焦急的父母通常依著孩子給出的理由,去做所謂的「解決問題」,例如:請老師調查處理同學欺負的事件、請老師協助孩子交朋友、不要太兇、減少功課。

而老師變得要不是忙著解釋辯護、要不是變成柯南的角色來調查欺負這些事到底是否為真。

孩子拒學的常見表面事件與潛在因素

孩子拒學的表面原因和潛在原因是複雜的。依筆者實務經驗,幾乎從孩子出現負面感受、到他每當上學前就抵抗或哭鬧,中間往往經過一段掙扎時間。這一方面是因為兒童青少年描述表達能力還在發展中,二方面是情緒的覺知辨識是比較抽象的能力。

因此,家長們去詢問孩子本身所覺知到的起因固然非常重要,但建議不需「過度執著」在表面的誘發事件,因為這反而讓人忽略去整體性的了解孩子背後成長需要為何。

以下為常見關於拒學的表面壓力事件,以及背後的潛在因素:

表面壓力事件
潛在因素
* 學習沒跟上,功課寫不完,甚至反覆累積作業或罰寫
* 隱性的發展、學習或情緒調節問題
* 平日的乖小孩偶而在公眾情境,被師長責備或開玩笑
* 學校或家庭隱約有重視比較、競爭、評價的氣氛
* 表現突然失敗或不如意
* 父母失和,照顧者情緒受影響,或過度轉移焦點到小孩身上
* 交不到朋友或自覺常被拒絕,分組活動時找不到組或產生嫌隙
* 搬家、轉學、或入學到全然陌生的新環境
* 老師管教時較常用讓孩子感到恐懼的言詞
* 教養照顧周全,孩子自主探索、問題解決的經驗信心較少
* 家長因管教或課業輔導而發生親子衝突
* 家長教養技巧有限,不會處理孩子的反抗行為,家中管教風格不是過兇就是過鬆
* 年幼膽小的孩子耳聞目睹學校裡有年長孩子間的暴力事件
* 親子互動溝通不良
* 忽然買手機、平板、遊戲片給孩子,或放假後沒有約束,作息開始變亂

面對第一次拒學,親師可嘗試的6做法

筆者團隊建議大人們意識到拒學問題時,先放下「誰要負責」的焦急想法!原因是複雜的,所有拒學幾乎都與家庭、學校、孩子本身多少有關,因此大家更需要一起合作!

面對第一次拒學,或許可先嘗試以下的做法:

  • 親師交流回想孩子的言談舉止生活作息,甚麼時候開始有異樣?當時家中學校裡有沒有發生甚麼事情?
  • 是否注意過孩子精神不濟、跟不上學習、過度擔憂、極為黏人、長期在班上像個邊緣人、或對甚麼事情生氣、困惑、耿耿於懷?
  • 如果發現明確的困難,可以先跟孩子討論看看,例如:比賽不如意,他擔心別人怎麼看他?作業沒寫完時,他會擔心被罵嗎?起床出門很趕,可以怎麼改善?如果做些調整,孩子覺得如何?
  • 有時候溫暖的抱抱、鼓勵就是良藥,告訴孩子這些心情是正常的,但父母老師願意陪著他面對
  • 大人們開誠布公的討論孩子是否有些潛在的發展或學習問題?是否需要就醫請專業評估?
  • 如果大人自覺到口氣較嚴格或急迫,先放慢點步調好好和孩子溝通

把初次拒學當作信號,冷靜反思,收集訊息,家長、老師、孩子三方對話,看看彼此需要哪些改變,便有機會化危機為轉機。特別是學校老師,多表現真誠關懷的態度,讓孩子了解有困難不可恥,老師願意幫助他,當孩子有信心繼續上學後,拒學慣性便能打破。

然而,要是發現原本緩解的拒學又復發,或持續超過一段時間沒有改善,此時積極就醫尋求專業協助可能是必要的,不建議再觀望或等待奇蹟發生了。

本文原文来自台湾《翻转教育电子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