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洪水安全指南:从预警到自救的全方位防护措施
暴雨洪水安全指南:从预警到自救的全方位防护措施
暴雨洪水是常见的自然灾害,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和逃生技能对于保护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暴雨洪水来临前的征兆、遭遇洪水时的逃生方法以及洪水过后的注意事项,帮助您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应对。
暴雨来临前有哪些征兆?
- 黑色云团不断增大、滚滚而来。
- 室外突然变暗,阵风袭来,气温下降。
- 收音机的调幅(AM)广播中混进杂音。
水灾发生时,这些地方千万不要去
山洪发生前会伴有特殊现象,了解熟知山洪发生前兆,可使我们在灾害来临前拥有更多逃生机会。
严重的水灾通常发生在河流、沿海地带以及低洼地带。住在这些地方,当有连续暴雨或大暴雨时,要格外小心。洪水到来前,通常会有一些前兆,如溪水突然变浑浊,流速增大、水位上升;由远及近如火车般轰鸣的水声;动植物出现异常反应等。
暴雨洪灾来袭,学校如何应对?
在学校遇到洪涝灾害
保持冷静,听从校领导和老师指挥,立即迅速转移。
在校外遇到洪灾
- 保持头脑清醒,向高地或楼房高层等地势高的地方迅速转移暂避。
- 尽快拨打紧急求助电话(110或119),告知所处位置和情况,积极寻求救助;如无通讯条件,可制造烟火或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服或集体同声呼救,不断向外界发出求助信号。
- 如果洪水继续上涨或者被洪水包围,暂避的地方已无法确保安全,迅速找一些木板或大块的泡沫、塑料等能漂浮的材料,伺机逃生,切勿游泳逃生。
- 如身边无可漂浮物,并已被卷入洪水,尽可能抓住大树等固定物,寻找机会逃生。
洪灾面前,正确的“第一反应”是什么?
洪水来临前
注意接受防汛预警通知。要及时收听收看当地气象部门发布的预报预警信息,及时调整生产生活安排。
洪水来袭时
应迅速寻求高处避难,尽可能往高地、坚固的建筑物等高处转移,避免涉水。
如果已来不及转移,可以爬上屋顶、大树或其他高处,做暂时避险,或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等待援救。
万一落水,不要惊慌失措,先屏气并捏住鼻子,试试能不能站起来,如果水太深站不起来,又没办法游到岸上,需踩水助游、抓住身边漂浮的任何物体。如果多人同时落水,且脚能踩着地,就可以手挽手用牵制力共同抵御洪水。
城市内涝,防汛袋要怎么做?
长时间的强降雨可能会造成房屋进水,尤其是地势较低的房屋。可以用这些常见物品提前制作防洪堤。
- 塑料袋+水:把水装入双层塑料袋内,并将这些塑料袋放入纸箱或大号整理箱中,再将几个箱子摆放成一排,外面裹上一层防水塑料布。
- 编织袋+沙子:最好装七八成满,便于码放整齐。重量在15-30公斤之间,便于搬运。装好后用绳子系紧袋口,绳子距离袋口留有一个拳头左右的距离,方便搬运时攥住袋口。
- 封好排水口,防止污水逆流:如果洗手间的下水口进水,有可能造成污水逆流。可以使用装好水的塑料袋,将马桶、洗手池、浴缸等排水口封好。
如何用日常用品自制救生衣?
遭遇洪涝灾害需要转移避难时,如果身边没有救生衣,可以自制救生衣。
应急救生背包做法:准备一个空的双肩背包、四个空瓶子(2升),把两个空瓶子放包里,另外两个绑在背包带上。
塑料瓶救生衣做法:准备10个500毫升的塑料瓶,将瓶子塞进衣服中,从外侧拧紧瓶盖,把塑料瓶固定在衣服上,身体的前、后都固定好塑料瓶,腰间用绳子扎紧。
利用其他漂浮材料:木盆、木材、大件泡沫塑料等适合漂浮的材料也可收集起来,加工成救生装置。
身在室外遇到暴雨怎么办?
就地躲避要注意
突遇暴雨来袭时,若身处车库、桥下等低洼处,切不可就地躲避!暴雨带来的极端降雨量,会导致排水系统无法及时排出雨水。此时,洪水将大量向低洼地带汇集,形成内涝。若身处低洼处,很快就会被湍急的洪水淹没无法逃离。如果选择在公交站台躲避,虽然有顶棚可以遮雨。若灯箱发生漏电,周围的水体也会带电。一旦在周边行走,就会形成跨步电压,导致人体触电。
涉水回家有方法
如果路面积水较深,贸然进入水中,就会有被冲倒的风险。看到路面上有漩涡流或喷泉时,那很大可能是下水道井盖已被水冲走,没有盖子的下水道十分危险。一旦需要涉水切勿单独行动,要排成纵队双脚前后站,后一人扶住前一人的腰,横向移动至地面,让最强壮的人站在队首,有条件最好带一根长棍,一边探一边走,确认路况。
汽车落水逃生自救攻略
暴雨天气下减少非必要出行,若确实需要驾车外出,务必掌握涉水安全驾驶及车辆落水自救逃生知识。那么,车辆在暴雨中涉水遇险应该怎样做?
自救逃生“四字诀窍”:
打:抓住逃生自救的黄金时间打开车门车窗逃生。
砸:如果无法打开车门车窗,要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物品想方设法砸开车窗。
快:保持冷静,尽快行动,切勿惊慌失措。
逃:离开车辆后,迅速逃离,跟着气泡上升的方向浮到水面上。
洪灾后,这些方面要重点防范!
防地质灾害
暴雨后的几天是滑坡、崩塌、泥石流、山洪等次生地质灾害高发期,泥石流、滑坡塌方等发生时间短,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强等特点。因此,暴雨后切勿擅自返回住处,要时刻留意山体变化,如遇到危险,不要贪恋财物,快速逃生。
防食物中毒
洪水过后要注意饮食卫生和食品安全,防止病从口入。不要吃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和发霉腐败变质的食物,水要煮开后饮用,生熟食物分开保存,食物煮熟煮透。
防霉防室内病菌
受洪水浸泡过的室内,应及时打开门窗,通风换气,对室内物品进行清理,衣物要消毒并暴晒后再穿,消毒处理不可少。对房间墙壁和地面进行消毒,消灭室内病菌。
防蚊防疫病
洪水过后,蚊蝇鼠等会大量增加并传播疾病,要按照卫生防疫部门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在住所安装纱窗防蚊帐等,涂抹防蚊剂,在室外时穿长衣裤,做好防护措施,防止蚊虫叮咬。
防环境污染
洪涝灾害会造成受灾区域禽畜死亡,动物尸体、粪便、生活垃圾、污水等要及时清理,否则会引起环境污染和传染病暴发。
提醒您: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应急技能,强化安全意识,筑牢安全防线。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