妮露的魔法咒语“Abracadabra”从何而来?
妮露的魔法咒语“Abracadabra”从何而来?
仙子,自然是会魔法的!而咒语,是魔法的常见形态。
“阿布拉卡达布拉” = “Abracadabra”
妮露在创造折纸生命时使用的咒语“阿布拉卡达布拉”,即“Abracadabra”,是一句相当常见的咒语,至少对于笔者来说是如此——许多法语连环画、甚至教科书中都会提到,比如少儿教材Grenadine中,故事主人公之一的小女巫科拉蒂娜Grenadine就会在熬煮魔药的时候念这句咒语。
(图源:Hachette,我自己截图的,所以糊)
这句话现在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也常常成为魔术师等职业活跃舞台气氛、愉悦大众的一部分。不过倘若我们追溯其源头,这简简单单的十一字母来头可不小。
一种说法认为,“Abracadabra”一词来源于希伯来语“ab, ben, ruach hakodesh”,翻译过来就是“圣父、圣子和圣灵”。因此,“Abracadabra”实际上是对神圣三位一体的召唤。
另一种说法则认为这个词源自另一个魔法词语“abraxas(ἀβραξάς)”,该词实际上代表了一系列的希腊字母(如下图所示),这些字母以前常被刻在符咒、护身符和宝石上,被认为具有神奇的力量。
(图源:Courtesy of the trustees of the British Museum)
公元二世纪,一些诺斯替教派和其他二元论教派将阿布拉克萨斯人格化,并发起了一种时与太阳神有关的崇拜。大英百科全书(Britanica)提到,埃及亚历山德拉的早期诺斯替教教师 Basilides 将“Abraxas”这个名字赋予了神(god)或“大神力”(Great Archon,Archon应该是代指协助半神主人创造并统治世界的力量,但我没能找到中文译名,所以使用了我脑补的译法),即代表一年中每一天的 365 个球体或天体之神。组成Abraxas一词的七个希腊字母被认为分别代表了七个行星(月亮、水星、金星、太阳、火星、木星和土星)。
而且“Abraxas”的希腊原型“Αβρασαξ(ABΣPΞ)”所代表的数值相加,正好等于365:
Α β ρ α σ α ξ
1+2+100+1+200+1+60 = 365
(希腊字母与数字对照表,图源:https://www.omniglot.com/writing/greek.htm#num)
既能对应一周七天,又能对应一年365天,这个词被赋予强烈的神秘色彩也是顺理成章的了。不过,现在流传的“Abraxas”对应的希腊文ἀβραξάς,通常被认为是希腊文拉丁化过程中造成的误用,用这个词是没办法加出365的(我花了整整一小时来四处查询到底怎么能加出365,我好难)。
在这个词附近,我们还能在希腊语里找到一个有意思的词汇“ΑΒΛAΘANAΛBA”。这在希腊文中是个回文词汇,前后读音相同。而我们知道,古往今来,这种正着读和反着读都能获得相同音韵的词汇总是有种魔力,而它的意思是“你是我们的父亲”,被用于抵御邪恶势力。诺斯替派也使用这个词,在阿布拉克萨斯石(Abraxas Stone)和希腊巫术纸莎草纸(Papyri Graecae Magicae)中。
(3 世纪的罗马水晶球,上面有希腊文 ΑΒΛAΘANAΛBA,从左到右和从右到左读都读音相同。 图源:https://greekerthanthegreeks.com/abraxas-abracadabra-greek-magic-greek-word-of-the-day/)
值得一提的是,渊下宫那本人名对照册里提到Abrax对应阿倍良久,显然他承住了这个名字的重量。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Abracadabra”来自阿拉美语的“Avra kadavra(כְּדַברָא אַבַדָא,这是从右往左读的哦)”,后者念起来或许非常耳熟,因为哈利波特系列中阿瓦达索命(Avada kedavra)的灵感也是来源于此。罗琳在2004年4月15日爱丁堡图书节上接受观众采访时提到了这一点,她表示这个词既是索命咒的来源,也是“Abracadabra”的来源,意为“让事物毁灭”,然而这里面的“事物”最早指的是疾病,也就是说这句咒语原本是用来治病救人的。
那么当时是如何治病救人的呢?昆图斯·塞伦努斯·萨莫尼库斯(Quinctius Serenus Sammonicus)的《医典》(Liber Medicinalis)中记录了相关的用法(下文是根据英语译文进行描述,与原文不是完全对应的):
在一张羊皮纸上,多次书写“ABRACADABRA”,每次结束后不断在下面一行重复书写。但另起一行时要去掉末尾,每次去掉单个字母,这样单词中就会逐渐缺少。直到(最后一个)字母成为圆锥的顶点。之后用亚麻布把它缠绕起来,挂在脖子上。
(图源:‘Abracadabra’written in its triangular / pyramidal form. (Public Domain))
笛福(Daniel Defoe)在他1722年的作品《大疫年日记》(Journal of the Plague Year)中曾提到,在十七世纪的伦敦瘟疫中,似乎仍有许多人相信三角“ABRACADABRA”的魔力能够从病魔手中守护他们:
但是,还有一种比这些更疯狂的行为,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穷人的混乱心态;他们跟随比这些更糟糕的骗子(……)他们佩戴护身符、药剂、驱魔符、护身符,以及我不知道的什么准备工作,用来防止得瘟疫(……)他们认为可以通过画十字、黄道十二宫的符号、绑有许多结的纸条,以及在纸上写的一些特定的词语或符号,特别是“Abracadabra”这个词,以三角形或金字塔的形式来抵御瘟疫。
很显然,这些办法都不是真正有效的,这些可怜人“发现这些东西的无用”,最终“这些地狱般的护身符和中看不中用的东西挂在他们的脖子上,被一起被扔进每个教区的公共墓地”。
在这种用途之上,据说也延伸出了念的用法,韦氏大词典在这个词的词条中记载了这一用法,即重复念诵“Abracadabra”,每次减去一个字母或音,直到完全减完……之后,灵媒会宣布与“另一侧”取得了联系,也就是通灵成功。之后进行的操作可能就与这个词汇没什么联系了,奈何我也不太了解相关领域,只能遗憾止步于此了。
综上,我们一起梳理了“Abracadabra”的几种起源假说和曾经的用法,了解了它如今为何成为了常见的魔法咒语,那么最后让我们一起跟着妮露小姐念出:
“阿布拉卡达布拉——”
希望旅行者们天天开心!
希望大家看得开心也希望大家能体会到语言中蕴含的魅力
参考了多篇相关内容,但换了设备网址丢了大半……文中引用图片的几篇文章是参考比较多的,感兴趣的同学也可以详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