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旅游资源普查成果斐然,尽显城市独特风韵
金昌:旅游资源普查成果斐然,尽显城市独特风韵
金昌市旅游资源普查工作历时一年,全面摸清了全市旅游资源家底。普查结果显示,金昌市拥有各类旅游资源单体1050处,其中优良级旅游资源186处,展现了这座"祖国聚宝盆"独特的旅游魅力。
金昌市,这座被誉为“祖国的聚宝盆”与“难得的金娃娃”的城市,不仅矿产资源富集,其旅游资源同样璀璨夺目。为全面摸清金昌市旅游资源家底,提升保护利用与管理水平,自2023年起,金昌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会同金川区、永昌县文旅部门,成立了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启动了全市旅游资源普查工作。此项工作得到了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及金昌市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兰州文理学院作为第三方技术支撑单位,为普查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金昌市旅游资源普查培训会议
普查团队展开外业调查
本次普查工作覆盖金昌市全域,经过细致严谨地调查整理,共确定旅游资源单体1050处,涵盖了地文景观、水域景观、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建筑与设施、历史遗迹、旅游购品、人文活动等八大主类,21个亚类,72个基本类型。普查范围内的资源类型丰富多样,数量庞大,价值非凡,充分彰显了金昌市独特的旅游魅力。
此次普查工作不仅全面查清了金昌市旅游资源的现状,更发掘了一批具有独特性、巨大潜力和高开发价值的特色旅游资源。尤其是普查确定优良级旅游资源高达186处,包括五级资源17处、四级资源30处、三级资源139处。这些资源各具特色,如金川国家矿山公园作为“中国镍都”的核心代表性资源,展现了金昌独特的工业遗产风貌;紫金花城花卉地以其绚丽而浪漫的花海景观,吸引了无数游客驻足观赏;火星1号基地则依托独特的红色砂层地貌,成为全国知名的航天科普研学基地;骊靬遗址作为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见证,承载着深厚的中西交往情谊;三角城遗址作为先秦时代的城址,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青土井地质遗迹中发现的“金川龙”,更是我国西北地区首件野外原址保护的侏罗纪完整恐龙头骨,极具科研与观赏价值。
此外,北武当山作为明、清文化古建筑群的杰出代表,御山峡汉明历史文化廊道作为古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均以其丰富的人文及自然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而毛卜喇“卍”字灯城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元宵节(永昌县“卍”字灯俗)的保护与传承项目,更是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完美融合,展现了金昌市深厚的文化底蕴。
全市旅游资源普查工作的圆满完成,不仅为金昌市文化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进一步优化旅游空间布局、科学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动态管理旅游资源、宣传促销旅游产品、招商推介旅游项目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普查成果的发布也让广大群众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金昌市的旅游资源,为广大游客提供了更多元化、更高品质的旅游选择。
展望未来,金昌市将继续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充分发挥“中国镍都·文明金昌”的品牌效应,加快骊靬文化、镍钴工业、火星1号基地、御山圣容、金川恐龙、紫金花海等优势资源的开发利用步伐。通过不断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发掘打造一批观赏价值高、娱乐体验好、服务管理优良的景区景点,积极创建旅游休闲街区、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等文旅品牌,打造更多消费新场景。同时,金昌市还将不断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努力将金昌市打造成为更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让这座独具魅力的城市在文旅融合的道路上绽放更加绚丽的光彩。
本文原文来自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