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液、涕液、淚液、涎液、唾液:津液五液與五臟的功能解析
汗液、涕液、淚液、涎液、唾液:津液五液與五臟的功能解析
人体内的津液与五脏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相互作用,共同维持着身体的健康。本文将为您详细解析汗液、涕液、泪液、涎液、唾液这五种液体与心、肺、脾、肝、肾五脏的关系,以及津液与血的关系和伤津耗气的原理。
人体内与津液直接相关的脏腑有哪些?
津液是身体内正常水液的总称,可化生为汗、涕、泪、涎、唾五种,称为五液,五液是由五脏所化生的,所以又称为五脏化五液。
汗为心之液:汗液未发出体外前称为津液,在经由体内的阳气蒸腾气化后,有赖行于皮表的卫阳对腠理(角质层的纹路、毛孔)的开合作用,达到汗液的分泌与排泄,因津液与血同出一源,血为心所主,汗为血之液,气化为汗,所以有“汗为心之液”之称。
涕为肺之液:涕是由鼻内所分泌的粘液,因肺开窍于鼻,肺在生理功能正常时,鼻涕润泽鼻窍而不外流,若肺感风寒,肺卫不固,则鼻流清涕;肺感风热,则鼻流浊涕;肺燥,则鼻干涕少、无涕或流鼻血。
涎为脾之液:唾液中较清稀的称为涎,涎有保护和清洁口腔的作用,且因涎液具有淀粉酶,还可湿润和溶解食物,使之易于吞咽和消化。正常情况下涎液让口腔随时保持湿润,但不溢于口外,若脾胃不和,则会导致涎液分泌急剧增加,而发生口涎自出的现象。
例如:讲话时口角会冒泡泡或一直吞口水,都是口涎过多,脾湿之相。
泪为肝之液:肝开窍于目,泪从目出,正常情况下,泪液有濡润而不外溢,若有异物侵入眼睛时,泪液即会大量分泌,以保护眼睛及排除异物。
肝阴虚,泪液分泌减少,常见两目干涩,如干眼症;肝经湿热,眼睛会发红发热现象,眼屎增多或有异物感,迎风流泪,如风火赤眼。
唾为肾之液:唾与涎同为口津,即为唾液。较稠者为唾,较稀薄者为涎。唾液除了有清洁、湿润和保护口腔外,还因内有淀粉酶,可溶解食物,使之易于吞咽。
因唾为肾精所化,唾液不能随便吐掉,易耗肾精,在练气功的日常中有吞咽津唾以养肾。望梅止渴,所分泌出的津唾就是肾之液。
津液与血的关系为何?
津液与血都是液态物质,属阴,都源自于水谷精微的化生,具有滋润、濡养作用,彼此相辅相成。
运行于脉内的血液,渗于脉外便化为有濡润作用的津液。当血液不足时,可导致津液的病变,如血液瘀结津液无法渗到脉外,以濡养肌肤,则会呈现干燥粗糙甚至甲错(表皮干枯皱缩或粗糙不平);失血过多时,脉外的津液会渗入脉中以补偿血容量的不足,而造成脉外津液不足,出现口渴、尿少、皮肤干燥等。
为什么伤津会耗气?
津液是气的载体,气需依附于津液而存在,否则就会涣散不定而无所归,所以津液的消耗过度会导致气的耗损。例如:中暑会有口渴想喝水,因津液的过度消耗无以化气,而有少气懒言,肢体乏力。若因汗、呕吐太过,使津液大量流失,如此造成气也随之外脱,形成“气随液脱”的危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