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拉曼光谱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便携式拉曼光谱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便携式拉曼光谱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基于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主要涉及拉曼散射效应。当一束频率固定的激光照射样品时,光子与样品分子会发生相互作用。大部分光子会与分子进行弹性碰撞,即瑞利散射,这部分散射光的频率与入射光频率相同,方向可能会改变,但光子的能量没有发生变化。然而,还有一小部分光子(约为散射光的(10^{-6})到(10^{-10}))会与分子发生非弹性碰撞,产生拉曼散射。
在非弹性碰撞过程中,光子与分子之间会发生能量交换。分子可以从光子中吸收能量或向光子释放能量,从而使散射光的频率发生变化。若分子处于基态,光子与分子相互作用后,分子吸收光子能量跃迁到一个虚拟的激发态,随后分子从虚拟激发态回到一个与基态不同的振动激发态,此时散射光子的能量减少,频率降低,产生斯托克斯拉曼散射,其频率(v_1 = v_0 - \Delta v),其中(\Delta v)为分子振动能级的频率差。若分子原本处于振动激发态,与光子相互作用后,分子回到基态,散射光子获得额外能量,频率升高,产生反斯托克斯拉曼拉曼散射,其频率(v_2 = v_0 + \Delta v)。由于常温下分子大多处于基态,所以斯托克斯拉曼散射信号通常比反斯托克斯拉曼散射信号更强,在实际分析中一般主要检测斯托克斯拉曼散射。
不同的分子具有独特的分子结构和振动模式,因此会产生特定频率位移(\Delta v)的拉曼散射光,形成特征的拉曼光谱。便携式拉曼光谱分析仪通过光栅、滤光片等光学元件将散射光按波长(或频率)进行分离,并由探测器将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再经过信号处理和分析系统,最终得到拉曼光谱图。通过将未知样品的拉曼光谱与已知物质的标准拉曼光谱数据库进行对比,或者根据光谱特征峰的位置、强度、形状等信息,就可以对样品中的化学成分、分子结构等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实现对物质的快速识别和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