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这些秘诀~就能让小孩的牙齿长得健康又漂亮!
掌握这些秘诀~就能让小孩的牙齿长得健康又漂亮!
口腔健康是关乎一辈子的问题,爸爸妈妈们要在宝宝小的时候就开始注重口腔、牙齿的发育,定期到牙科给医师检查牙齿,尽早发现问题,纠正习惯,减少大范围蛀牙、吐舌或暴牙等问题。
宝宝在四个月到一岁间会萌发第一颗乳牙,萌发第一颗乳牙时,就可以开始每半个月一次带着宝宝手册到牙科诊所涂氟检查,让小朋友慢慢适应环境!
一、宝宝蛀牙
1. 夜奶习惯让蛀牙风险大幅增加
一般建议,宝宝体重超过五公斤,或出生已满一个月即可戒夜奶,也有国外文献建议:宝宝在出生后三个月内戒掉夜奶,目的是希望在乳牙长出前,戒掉夜奶的习惯。
根据研究指出,夜间喂食母乳超过十八个月,儿童早期龋齿会大幅增加。假如宝宝因为夜间哭闹,副食品母乳的安抚需求,建议食用完毕后,务必帮宝宝清洁完牙齿才可以睡觉,不然很容易造成全口乳牙蛀牙坏掉喔!
2. 宝宝口腔中最大细菌来源
宝宝口腔中最大细菌来源是变形链球菌 (Streptococcus mutans),其来源来自于大人!
爸爸妈妈或是照顾者透过亲吻嘴、与宝宝共用牙刷、吸管、勺子,或吸吮婴儿的奶嘴,都可能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口内细菌垂直传染给宝宝。
蛀牙途径:
主要是四种致病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细菌、食物、宿主和时间。
引起蛀牙最主要的细菌为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 、乳酸杆菌(Lactobacilli) ,附著於牙齒表面,分解口腔內的碳水化合物以產生自身所需的養分,但同時也產生「酸」,酸會造成牙齒的去礦化、脫鈣、軟化,進而出現了蛀洞。
3. 容易造成宝宝蛀牙的食物/副食品
宝宝蛀牙是因为牙齿黏附了碳水化合物,经过发酵产生「酸」,进而造成宝宝蛀牙,所以吃甜食容易影响口腔酸碱值,而宝宝若是习惯含着食物,一旦进食超过三十分鐘,也会大幅增加蛀牙机率!还有千万不能让宝宝含着奶瓶嘴就睡覺,容易造成奶瓶性龋齿。
奶瓶性龋齿(NURSING CARIES)是一种严重的幼儿期龋齿,常发生于上颚頰舌側,多半与频繁夜間奶瓶餵食,和不良的口腔衛生、飲食习惯有关。宝宝若是含着奶瓶就睡著了,液體會聚集在牙齒周圍。含碳水化合物的液體就會成為極佳的細菌培養皿,長時間下來,就會造成宝宝大范围的严重蛀牙。
若宝宝小于三岁就罹患奶瓶性龋齿,可能小小年纪就需要接受舒眠麻醉治疗了,所以爸爸妈妈们需要重视这个问题,避免夜奶、养成宝宝饭后洁牙的习惯非常重要喔!
4. 家长须注意的宝宝的口腔状况
- 只要长出牙六个月內,或是满一岁即可带宝宝来牙科检查并涂氟。
- 六岁前,携带宝宝手册,半年涂氟一次。
- 出生三个月内戒夜奶。
- 只要乳牙萌出,就要开始注意牙齿清洁。
- 家长避免亲吻宝宝、共用牙刷、饮料或勺子,或吸吮婴儿的奶嘴,减少口内细菌容易垂直传染的机会。
- 食用完母乳、奶粉、副食品后,需清洁宝宝的牙齿。
5. 家长该怎麼幫牙齒還未萌發完全的寶寶清潔?
此段落參考McDonald and Avery’s Dentistry for the Child and Adolescent教科書和美國牙科協會(ADA)之建議 (ADAAssociation ReportsVolume 145, Issue 2p190-191February 2014Fluoride toothpaste use for young children)。
婴儿 (0-1岁–第一颗乳牙开始萌发)
照顾者可以使用摇篮式怀抱法(Arm-cradled position),一只手臂抱着孩子,同时用另一只手洁牙,给予宝宝安全感。
将湿纱布或布包裹在手指上,轻轻擦拭牙齿和牙龈组织,每天一次来完成宝宝口腔清洁。
不使用牙膏,主要因为其发泡成分容易造成宝宝反感。
幼儿(一至三岁)
这个阶段的小朋友,可能还不会「吐」这个动作,所以小心且少量地使用含氟牙膏,选用1000 ppm含氟牙膏,使用一颗米粒大小的牙膏量,每天洁牙两次。
若幼儿阶段的小朋友会反抗刷牙,家长們可以使用以下兩种方法。
(1)膝对膝洁牙
面对宝宝者——握著小朋友手和控制住双腿。
背对宝宝者——负责洁牙,过程中,尽可能地称赞孩子,让他们不恐惧。
(2)十字固定法
小孩头部朝向家长平躺,家长利用双腿固定小孩的双手,以便家长替小孩洁牙。
学龄前儿童(三至六岁)
学龄前的小朋友,已经会「吐」这个动作,选用1000 ppm含氟牙膏,一颗豌豆的牙膏量,每天洁牙两次。
建议搭配使用牙线或是儿童用牙线棒,清洁牙齿间的食物残渣,减少小朋友牙缝间蛀牙,避免小小年纪就要经历补牙或是抽神经。
二、咬奶嘴会暴牙?
1.咬奶嘴会怎么样?
宝宝出生到一岁左右是他们的口腔期,「吸吮」是宝宝寻求安全感最大的来源,但一般会建议一岁半前戒除咬奶嘴、吸手指的習慣喔!
根据教科书McDonald and Avery’s Dentistry for the Child and Adolescent 中提及,一岁半到三岁若还没戒除咬奶嘴或吸手指习惯,前牙开咬、后牙错咬或口呼吸等問題会慢慢形成。
2.奶嘴对口腔影响的原因
「吸奶嘴」跟「吸手指」对宝宝口腔造成的影響類似。
除了「前牙开咬」以外,因吸吮而脸頰长期对上顎施力,进而造成「后牙错咬」、「牙弓V型」。
3.建议奶嘴一定要戒除的时间
通常会建议一岁到一岁半开始戒吸奶嘴、吸手指的習慣!
一般三岁前戒掉奶嘴,牙齒開開的状况还有机会可以回復,若三到四岁才戒除,奶嘴造成的咬合问题可能就不會自然恢復,需要咨询牙科製作矫正器,恢復牙齒咬合。
三、口呼吸造成牙齒凌亂
1. 导致口呼吸的原因
- 呼吸道阻塞,成因可能有感冒或过敏,扁桃体或腺样体增大,鼻中隔弯曲、鼻甲肥大或是鼻息肉,若有以上问题建议向耳鼻喉科医生求诊。
- 睡眠呼吸中止症
- 舌繫帶過短,舌頭無法正常於上顎休息。
- 长时间吮吸拇指和使用安抚奶嘴,导致前牙开咬,嘴巴闭不起來。
2. 口呼吸会导致哪些问题?
口呼吸所造成的影響,最早可能从两岁就開始了,若宝宝一岁半以后还没戒除奶嘴或吸手指,就会对牙齿和口腔造成影响,牙弓变窄和前牙开咬,除了与口腔颌面发育有关,也会造成口呼吸而影响颜面发育,鼻弯曲和下颌后缩等問題,因此爸爸妈妈们要正视宝宝嘴巴开开的问题喔!
口呼吸特征:
- 鼻子弯曲
- 短人中
- 下颌后缩
- 头部前倾
- 嘴巴微开
口呼吸患者特征
3.如何避免孩子因为口呼吸造成的牙齒凌亂?
平常看着小孩嘴巴开开的,担心小孩因为口呼吸造成的许多衍生问题,首先可以先咨询耳鼻喉科医师确认小孩是否有鼻塞等呼吸道问题,再来可以带来牙科评估,是否有舌系带过短,影响舌头摆放问题,和评估小朋友是否适合肌功能矫正装置。
肌功能研究中心MRC(Myofunctional Research Center)是澳洲牙医师发明的肌功能矫正装置,帮助六至十二岁的孩子,在混合齿列时期改善咬合和牙弓等齿颌和颜面等問題。
MRC为活动式牙套,每天配戴时间短,可以幫助舌頭擺放正確的位置,訓練周圍肌肉正確用力,改善呼吸方式,矯正牙齒錯位、齒列混亂、口呼吸和短下巴等問題。
医师小叮嚀
很多家长会觉得乳牙只是一個过渡时期,但其实小朋友从小的习惯,都可能会影响到他后续的发育和齿列发展,所以从小爸爸媽媽帮着检查小朋友刷牙,其实是很重要的哦!小朋友一旦开始冒牙齿,就可以带着宝宝手册来牙科定期每做半年涂氟一次,让宝宝从小养成习惯看牙,其实也会有效降低他们对于牙科的恐惧。
本文原文来自prevail-dental.b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