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海南:让博物馆成为“行走的课堂”
文化中国行丨海南:让博物馆成为“行走的课堂”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是“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近年来,博物馆培育大众科学文化素质、助力中华文明历史研究的社会职能日益突出。海南各博物馆充分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创新展览内容、开展社教活动等方式,推动博物馆成为“行走的课堂”。
从 “华光礁I号”的恢弘气势中,可以回眸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的繁荣景象;从更路簿的一笔一划中,可以读懂渔民在南海生产生活的鲜活历史;从黎族五龙出海图龙被的锦绣经纬中,可以感受海南文脉的气息……
历史留下的礼物,在博物馆里珍藏。今年的“5·18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近年来,博物馆培育大众科学文化素质、助力中华文明历史研究的社会职能日益突出。海南各博物馆充分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通过创新展览内容、开展社教活动等方式,推动博物馆成为“行走的课堂”。
市民游客参观省博物馆开设的苏轼主题文物展。资料图
镜头拉至今年“五一”假期,记者在现场看到,在省博物馆“千古风流 不老东坡——苏轼主题文物展”展厅里,一位父亲抱着还在上幼儿园的孩子,站在存放着周昭怡行书苏轼《雪后书北台壁》横披的展柜前,指着泛黄的纸张,教孩子认字。
“都说博物馆是最好的课堂。”这位父亲名叫于锡强,家里有两个孩子,正在读小学四年级的大女儿常常参加省博物馆里的社教活动;还不满5岁的小儿子在他的引导下,经常在不同的书画里识字。
漫步展厅,像于锡强和孩子这样的亲子组合比比皆是。家长们有的给孩子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有的和孩子一起学习展馆里的新知识,还有的专门带着孩子来探寻作业本上的习题答案。
博物馆不只是青少年的大学校,也是全社会的大学校。博物馆为公众提供了持续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空间,在这里,历史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有互动。
让历史文化与数字科技碰撞。拓宽的,是时间与空间的边界。
图为日前小游客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参观。特约记者 蒙钟德 摄
上传自拍照即可自动生成个人专属游记;戴上VR眼镜就能将异地专家“带到”身边;智慧型服务机器人不仅可以为观众导览和讲解,还具备人脸识别功能和VR技术,能够让观众身临其境体验水下考古……在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科技的助力让文物真正“活”起来、“动”起来。
该馆馆长辛礼学介绍,该馆应用5G技术,提升了博物馆安保、管理和服务领域的智慧化水平,通过5G、360度实时实景VR等技术手段,赋予了文物新的生命,形成了“公众对展览有期待、展览质量不断提升”的良性循环。
让非遗民俗与社教活动融合,拉近的是文物与公众的距离。
市民游客在海南省民族博物馆参观。资料图
省民族博物馆面向群众开展非遗科普,搭建学生与博物馆互动的交流平台,让逛博物馆不仅是逛博物馆,而是在看、说、听、触等多种感官的延伸上,沉浸式感受非遗魅力。同时,省民族博物馆也在努力将非遗元素融入现代设计理念和时尚文化,创造出既符合时尚追求又满足当代年轻人审美追求的文创产品。
省民族博物馆馆长罗文雄表示,该馆将“让文物活起来”理念贯穿到馆展中,通过举办主题鲜明的活动,推广优秀的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加深公众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把祖先留下来的遗产保护好、传下去。
当下,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俨然已成为博物馆强大吸引力的组成部分。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以“峇峇娘惹的世界——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峇峇娘惹文化展”为依托,设计研发的系列文创成功出圈,让游客“把博物馆带回家”。省博物馆的考古盲盒、文创雪糕、集章手账本等叫好又叫座,常常卖到脱销。
位于陵水黎族自治县的海南疍家博物馆。资料图
“海南各大博物馆的文创设计还是比较有吸引力,像‘鲸喜首饰系列’文创产品还在2023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中荣获金奖。海南可以挖掘的文创元素很多,文创的加持让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文旅消费不断升级。”中国旅游协会旅游商品与装备分会秘书长陈斌如此评价。
乐东黄流龙窑博物馆藏品。资料图
眼下,我省正着力建立结构优化、主体多元、特色鲜明、富有活力的博物馆体系,吸引越来越多的受众走进博物馆参观展览,认知历史的发展脉络和文明的发展历程。
“在‘文博热’的当下,我们将充分挖掘、利用和发挥博物馆的教育和研究功能,推动博物馆成为更多人的‘行走课堂’,让广大群众得到更丰富更持久的文化滋养。”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海南日报海口5月17日讯)
乐东白沙河谷博物馆展示的刀篓。资料图
有料有趣!海南这些博物馆有看头!
国有博物馆看点
海南省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海南省综合型现代化博物馆。馆藏文物26200件/套,展览内容以明代海南才子丘浚的《南溟奇甸赋》为纲,依次对海南的地理、资源、文史、风俗、非遗和海洋文明展开陈列,多层次、全方位地展示了海南本土文化的魅力。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4A级旅游景区。馆内设有7个陈列展览,包含“南海人文历史陈列”“南海自然生态陈列”“西沙华光礁I号沉船特展”“中国水下考古与南海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等,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南海人文历史、自然生态、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及海上丝绸之路。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以考古挖掘、征集、收藏、研究和陈列海南民族文物为主,是研究海南岛历史和黎、苗、回等民族的传统文化为宗旨的综合性博物馆,是海南省民族学、民俗学重要的研究基地,海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海南省农垦博物馆:该馆主馆为“海南农垦博物馆”,副馆为“天然橡胶博物馆”和“海垦知青博物馆”。记录了半个多世纪以来,海垦人创造北纬十八度以北大面积成功种植天然橡胶、建成中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奇迹。
非国有博物馆看点
海南铭德票证博物馆:是集票证文化宣传、展品收集展示和研究为一体的专业票证博物馆。展厅内展出了500多件珍贵的展品,包含各时期的公债、契单、证照、婚书及计划经济时期的各种粮布票等票证。
三亚自然博物馆:海南省唯一的自然博物馆,是主要从事古生物和现代生物,特别是辽宁西部中生代古生物和海南地区动植物等标本的征集、收藏、研究和展览的科学研究和科学教育的博物馆。
琼海市更路簿博物馆:坐落于琼海市潭门镇排港村,现收藏各种年份海捞古瓷器200余件,航海仪器20余件,航洋渔民用具20余件等。展品基本源自琼海王振忠家族的传承。
儋州市海花岛博物馆群:该博物馆群由八座现代化单体建筑组成,突出展示跨学科、跨媒介、跨时空的文化艺术成果,内容涵盖艺术、人文、自然、科技等领域,通过运用独特的展陈方式及主题策划,开启多元文明的持续性互鉴与对话。
海南备案博物馆名单(共51家)
(截至2024年5月17日)
一、省直馆(3家)
- 海南省博物馆
- 中国(海南)南海博物馆
- 海南省民族博物馆
二、市县馆(17家)
- 海口市博物馆
- 儋州市博物馆
- 文昌市博物馆
- 琼海市博物馆
- 东方市博物馆
- 定安县博物馆
- 澄迈县博物馆
- 临高县博物馆
- 陵水黎族自治县博物馆
-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
- 屯昌县博物馆
- 白沙黎族自治县民族博物馆
- 昌江黎族自治县博物馆
- 三亚市博物馆
- 万宁市博物馆
- 琼台书院博物馆
- 乐东黎族自治县博物馆
三、国有行业博物馆(2家)
- 海南省农垦博物馆
- 海南铁路博物馆
四、非国有博物馆(29家)
- 海南铭德票证博物馆
- 海南省海南黄花梨博物馆
- 海南琼脂沉香博物馆
- 海南明清家具博物馆
- 海南雷公墨陨石博物馆
- 海南省珍宝博物院
- 海南楚风木石博物馆
- 海南锦绣织贝黎锦博物馆
- 海南海世界贝壳文化博物馆
- 三亚民俗博物馆(搬迁馆址中)
- 三亚自然博物馆
- 三亚永涛黄花梨博物馆
- 三亚南山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
- 三亚飞天恐龙古生物化石博物馆
- 三亚山海砗磲博物馆
- 三亚海之都版画博物馆
- 儋州市海花岛艺术博物馆
- 琼海更路簿博物馆
- 文昌市现代锦木雅石博物馆
- 海南昊天艺术博物馆
- 海南天涯热带雨林博物馆
- 临高县红星博物馆
- 澄迈县天福体育博物馆
- 乐东黎族自治县黄流龙窑博物馆
- 乐东黎族自治县九所镇琼南历史文化民间博物馆
- 乐东黎族自治县佛罗镇白沙河谷博物馆
- 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槟榔谷波隆民俗博物馆
- 海南润谷艺术博物馆
- 海口市琉光璃彩琉璃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