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四川|互动参与,激发公众热情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四川|互动参与,激发公众热情

引用
新浪网
1.
https://k.sina.com.cn/article_2812652242_a7a5aad201902k2hu.html

本文节选自《2024中国省域时政新闻融合传播蓝皮书》,泽传媒智库出品。泽传媒大数据模型对本书亦有贡献。

四川省时政新闻传播在2024年实现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有机融合,形成了一张紧密交织的传播网络。传统媒体方面,《四川日报》凭借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专业的采编团队,持续发挥着时政新闻权威发布的重要作用,通过高质量的文字报道和深度评论,对政策解读、重大事件等进行深入剖析,为读者提供全面、准确且有深度的时政资讯;四川广播电视台的《四川新闻联播》则利用电视媒体的视听优势,制作精良的时政新闻节目,以生动的画面、清晰的声音和专业的主持,将时政信息直观地传递给广大观众,增强了新闻的感染力和传播效果。

新媒体领域,各类媒体号和政务号发展迅猛,成为时政新闻传播的新兴力量。截至2024年底,四川省主要媒体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今日头条等主流新媒体平台上的官方账号粉丝总量相比2023年增长了30%,达到5500万左右,政务新媒体账号数量增长28%,突破9000个,整体覆盖人群超过6500 万人次,传播影响力不断扩大,互动性日益增强。例如,“四川发布”微博账号粉丝量在2024年增长至900万,较上一年增长35%,其发布的时政信息日均阅读量达到120万次,点赞、评论、转发量总计较2023年提升45%,成为政府信息公开与传播的关键阵地,有效提升了信息的传播效率和公众的参与度,加强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息沟通与互动。

重大主题报道:深度与广度兼具

围绕“四川省双城经济圈建设成果与展望”这一重大主题,全省媒体展开了全方位、深层次的报道。媒体联合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多方力量,深入成都、重庆以及双城经济圈沿线城市的产业园区、交通枢纽、科技创新基地等重点区域,运用实地调研、案例分析、数据可视化、专家解读等多种手段,推出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深度报道和专题节目。

四川广播电视台制作的《双城新篇:四川经济圈崛起之路》系列报道,从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生态环境共建共治、公共服务共享等多个维度,全面展现了双城经济圈建设以来取得的显著成就和未来发展的广阔前景。节目播出后在省内引起强烈反响,收视率在同时段省级卫视节目中位居前列,相关话题在社交媒体上引发热议,话题阅读量累计达到2.5亿次,相比2023年同类主题报道阅读量增长了25%,有力地提升了公众对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重大战略的认知度和认同感,为进一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

融媒产品创新:技术与创意共融

创新性融媒产品成为2024年四川省时政新闻传播的一大亮点。以“蜀韵政能量”H5互动产品为例,通过融合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动画、音频、视频等多种前沿技术,将四川省年度重大时政事件以沉浸式、互动式的体验方式呈现给用户。用户在浏览该H5产品时,不仅可以通过滑动屏幕、点击图标等操作获取详细的事件信息和背后的故事,还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重大项目建设现场、重要会议召开氛围等虚拟场景,并且可以参与在线答题、话题讨论、民意投票等互动环节,实现了用户与时政新闻的深度互动。该产品上线后迅速在朋友圈、微信群等社交网络中广泛传播,浏览量在一周内突破280万次,分享转发量超过45万次,远超2023年同类产品的传播数据,有效拓展了时政新闻的传播广度和用户参与深度,极大地增强了新闻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

互动参与:激发公众热情高涨

2024年四川省时政新闻传播高度重视与公众的互动交流,通过搭建多样化的互动平台,充分激发了公众参与时政新闻讨论的热情和积极性。“省长在线对话民生”网络直播活动吸引了超过180万名网友在线观看,活动期间共收集到民众提出的各类问题和建议2800余条,相关部门在直播现场对其中的2300余条问题进行了及时回应和解答,问题解决率达到82%,活动结束后仍持续跟进未解决问题的处理情况,并通过网络平台向公众反馈进展。这一活动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和话题讨论,话题热度持续攀升,话题讨论量超过70万条,有效提升了政府的公信力和民众的满意度,增强了公众对时政新闻的关注度和参与感,形成了良好的舆论互动生态环境。

区域协同与基层视角:多元视角呈现

在区域协同传播方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成果展”系列报道联合重庆媒体共同策划实施,通过资源共享、联合采访、同步发布等创新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四川省在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在产业协同、生态共治、交通互联、科技创新合作等领域的新作为、新成就和新经验。系列报道在成渝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的总曝光量超过3亿次,有力地提升了四川省在区域发展中的形象和影响力,促进了区域间的信息流通、经验交流与合作发展,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

同时,四川省在时政新闻传播中加大了对基层视角的挖掘和呈现力度,推出了“蜀乡新貌:基层发展故事”等一系列聚焦基层的报道。众多媒体深入乡镇、农村、社区等基层一线,围绕基层党建、乡村振兴、社区治理、民生改善等主题,挖掘和报道了大量鲜活生动的基层故事和创新实践案例。这些基层题材的报道贴近百姓生活,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感染力,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共鸣,单篇基层报道的最高阅读量达到100万次,点赞量超过15万次,有效增强了时政新闻的贴近性和亲和力,使宏观的时政政策在微观层面得以生动体现,拉近了与广大受众的距离,让公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四川省发展的脉搏和活力。

四川省时政媒体账号速览

四川广播电视台新媒体账号

四川广播电视台新媒体账号在2024年持续发力,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创新内容形式和传播方式,实现了融合传播效能的显著提升。其官方微博账号粉丝量在2024年增长至1600万,平均每天发布时政微博28条,阅读量总计达到350万次,在重大事件和热点话题期间,微博话题热度高涨,如“四川科技创新大会”微博话题在24小时内阅读量突破5000万次,充分发挥了微博平台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互动性强的优势,通过短视频、图文直播、话题讨论等多种形式,即时、生动地传递时政要闻和热点事件信息,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和参与。

在抖音平台上,四川广播电视台时政类短视频凭借新颖独特的创意视角、精良的制作水平和富有感染力的表现形式,赢得了广大用户的喜爱和认可。单个优质短视频的最高播放量达到800万次,点赞量超过 150万次,部分爆款视频还被其他主流媒体和平台转载分享,进一步扩大了传播范围和影响力。通过精准的算法推荐和个性化的内容定制,四川广播电视台新媒体账号在抖音平台上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的关注,有效拓宽了时政新闻的受众群体,提升了四川形象和声音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川观察APP

四川观察APP在2024年迎来了新的发展阶段,通过不断优化升级和创新发展,在时政新闻融合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APP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用户的浏览历史、兴趣偏好、地理位置等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和挖掘,实现了个性化的新闻推荐服务,为用户精准推送符合其兴趣和需求的时政新闻内容,有效提高了用户的关注度和粘性。

在重大主题报道中,四川观察APP充分发挥其平台优势和创新能力,组织策划了一系列具有影响力的融媒报道活动。例如,在“四川文化旅游强省建设成果展”主题报道中,四川观察APP采用直播、短视频、VR全景展示、H5互动页面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四川各地的文化旅游资源、特色项目和发展成就,吸引了大量用户的关注和参与。该主题报道的相关内容在APP上的总浏览量超过500万次,互动评论量达到30万条以上,有效提升了四川文化旅游强省建设成果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也充分展示了四川观察APP在整合资源、创新传播方面的强大能力和优势。

《四川新闻联播》

作为四川时政新闻传播的重要窗口,《四川新闻联播》在2024年积极与新媒体平台深度融合,不断拓展传播渠道和方式,提升传播效果和影响力。一方面,加强与四川观察APP等省内新媒体平台的合作与联动,实现了新闻内容的即时共享和多平台分发,将节目中的精彩时政新闻片段进行拆条编辑,发布在新媒体平台上,以适应新媒体用户碎片化、快速化的阅读习惯,有效扩大了新闻的传播范围和覆盖面。例如,在报道四川省两会期间,通过四川观察APP进行直播和短视频推送,吸引了超过400万人次的在线观看和互动,相关报道在新媒体平台上的总阅读量达800万次以上,点赞量和评论量也大幅增长,相比2023 年同期在新媒体平台上的传播数据实现了显著提升。另一方面,《四川新闻联播》在节目内容和形式上也不断创新,注重运用多媒体元素和互动形式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通过增加数据可视化、动画演示、现场连线等环节,使时政新闻更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同时,在节目中设置互动话题和民意调查,引导观众通过新媒体平台参与讨论和反馈,增强了观众与节目之间的互动性和粘性,进一步提升了《四川新闻联播》在时政新闻传播领域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成为四川民众了解省内时政大事的重要渠道之一。

《四川日报》新媒体账号

《四川日报》新媒体账号在2024年坚持守正创新,深化媒体融合发展战略,在时政新闻融合传播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微信公众号作为其重要的新媒体平台之一,头条文章平均阅读量达到7万次,多篇深度评论文章和独家报道突破10万+阅读量,在全省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以及广大读者中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和权威性。例如,在“四川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系列报道中,《四川日报》微信公众号通过发布深度分析文章、专家解读评论以及典型企业案例等内容,引发了全省制造业领域的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多篇文章被大量转发和分享,进一步扩大了报道的影响力,有力地推动了相关政策的宣传贯彻和落地实施。

在客户端建设方面,《四川日报》客户端持续优化界面设计、丰富功能模块、强化内容推荐算法,提升用户体验和粘性。时政新闻频道作为客户端的核心板块之一,日均浏览量达到45万次,个性化推荐内容的点击率相比2023年提高了32%,通过精准的用户画像和智能推荐系统,为用户推送符合其兴趣和需求的时政新闻内容,实现了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转变,有效提高了时政新闻的传播效率和精准度,巩固了党报在新媒体时代的舆论阵地,为四川省的政治生态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思想舆论支撑。

展望2025

打造物质与精神双层面的“天府粮仓”

乡村振兴战略方面,结合中央和四川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对乡村振兴的部署,聚焦四川高标准农田和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等工作,如报道 “天府粮仓” 建设的最新成果、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等。四川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300万亩,还将围绕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等方面开展一系列工作。时政新闻可关注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如报道“川茶”“川菜”等品牌的发展;聚焦乡村旅游发展,展现四川乡村的新风貌。

科技创新领域

国家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核心驱动力,四川省也积极响应,计划实施100项重大科技专项,投入研发资金50亿元,力争突破50项关键核心技术。时政新闻可聚焦成都高新区的人形机器人研发等成果,报道四川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领域的突破。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领域

国家高度重视区域协调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重点。2025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五周年,川渝两地计划新开工5个重大产业合作项目,总投资超500亿元。时政新闻可跟踪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后续建设,报道其为成渝地区带来的能源保障和产业带动;关注川渝两地在交通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生态共建共保等领域的合作项目与进展,报道成渝中线高铁建设进度、川渝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成效等。

卫生健康领域

国家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四川省2025年将实施一批攻坚行动,谋划一批重大项目,落地一批关键改革,推进一批重点建设,办好一批民生实事。时政新闻可关注“四川健康高质量发展试验县”建设,报道万名乡村医疗人才春苗计划和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的实施。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

跟进四川省落实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要求,在长江、黄河上游水源涵养、河湖湿地综合治理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果,如报道若尔盖草原生态修复工程的效果、长江支流污染治理情况。

创新全媒体传播形式与内容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出智能主播解读政策、分析发展态势等视频。如针对四川省科技创新规划,让智能主播与科技专家虚拟对话,解读规划亮点。结合VR/AR技术,打造“云游成渝重大项目”等体验式报道,预计用户体验率达10万人次(泽传媒大数据模型预测,下同)。

制作“数说四川2025”系列短视频,用动态数据图表展示经济、民生等领域发展。打造“四川榜样”人物访谈节目,邀请乡村振兴带头人、科技创新先锋等,分享奋斗故事,预计单期节目播放量超50万次。

开展“我看四川发展”全民拍活动,鼓励用户上传身边发展变化的照片或视频,经筛选后在全媒体平台展示,参与人数预计达5万人。针对重大政策文件,组织专家学者、政府官员进行在线直播解读,与观众实时互动,每场直播观看人数预计超10人。

加强央地媒体合作

与新华社、人民日报等联合推出“聚焦四川2025”大型融媒体报道,预计全网传播量超3亿次。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制作“成渝双城记”纪录片,深度展现经济圈建设成果,在央视及地方台同步播出等。

强化省市县媒体联动

建立常态化协同报道机制。围绕乡村振兴,省级媒体统筹策划,市县媒体深入挖掘本地经验,形成多层次报道矩阵。如共同报道“四川十佳乡村振兴示范村”,提升传播效果,相关报道阅读量预计超2亿次。

拓展媒体合作领域

与腾讯合作开展“美好四川”微信小程序互动活动,参与人数预计达1200万。与抖音合作举办“四川新貌”短视频大赛,参赛作品预计超6万件,播放量超3亿次。

传播效果数据与评估

通过多平台传播,2025年上半年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报道,微博话题阅读量预计达5亿,抖音视频播放量预计达2亿。“数说四川 2025”系列短视频在各平台的累计播放量预计达 1亿次。

“我为四川科技创新献一计”线上互动活动收到有效建议超3万条。“最美四川乡村” 摄影大赛收到用户留言超10万条,表达对四川乡村的赞美和对乡村振兴的期待。“对话四川卫健人” 访谈节目单期评论量预计超6000 条,网友点赞、分享热情高。

借助第三方机构评估,四川省时政新闻全媒体传播的影响力持续提升。预计在全国省级媒体融合传播指数排名中,四川媒体相比2024年提升3位。在舆论引导力方面,通过系列报道和解读,使公众对国家政策和四川发展规划的认知度提高30%,对相关工作的支持率提升20%。

保障措施与未来展望

人才培养:四川省计划2025年举办80场全媒体人才培训班,培训人员达8000人次。与高校合作开设8个全媒体实践基地,为人才提供实践平台,培养既懂新闻传播又懂科技、经济、农业等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资金支持:政府设立3亿元媒体融合发展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时政新闻全媒体传播项目。鼓励媒体通过广告、赞助、版权运营等多元化经营,预计2025年实现收入增长20%,为全媒体传播工作提供资金保障。

机制创新:建立全媒体新闻选题大数据分析平台,通过对热点话题、公众关注度等数据的分析,提高选题精准度。完善新闻作品质量评估体系,对优秀作品给予重奖,激发新闻工作者的创作积极性。

未来,四川省时政新闻全媒体传播将紧跟国家发展步伐,深度结合四川发展规划,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为四川发展营造更优舆论环境,助力四川在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发展。

泽传媒智库:人工智能(AI)专业应用团队,让AI赋能传统产业的创新性生产。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