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医养结合实现健康养老
促进医养结合实现健康养老
我国已步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截至2024年末,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3.1亿人,占总人口的22%。面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医养结合成为优化老年健康和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举措。本文特邀多位专家,从政策解读、实践案例到国际经验,深入探讨如何实现健康养老。
医养结合的涵义与重要意义
秦耕(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司长):医养结合是医疗卫生服务与养老服务相结合,面向居家、社区和机构养老的老年人,在日常生活照料的基础上,提供其所需的医疗卫生服务。重点服务对象是失能(含失智)、慢性病、高龄、残疾等老年人,主要提供以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安宁疗护为主,兼顾日常生活照料的服务。
截至2024年6月,全国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服务机构建立签约合作关系超8.5万对,医养结合机构超8000家,床位总数超200万张。
医养结合示范创建工作进展
冯文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已完成山东省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100个全国医养结合示范县(市、区)及99个全国医养结合示范机构的创建、评审和命名。目前,我国超8000家医养结合机构中,由社会力量举办的超七成。
山东省医养结合示范省建设经验
马立新(山东省卫生健康委主任、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山东省是首个医养结合示范省,目前医养结合机构超1000家,床位数超28万张,逾1800万老年人纳入省医养健康信息管理系统,165万失能老年人信息入库。
国际经验借鉴
黄石松(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老龄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英国的“整合照护”、瑞典的“菜单式”服务、日本的社区综合支援服务体系等,都建立了涵盖院前预防、院中诊治、术后康复、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全过程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
未来,我国需完善多层次医养结合服务网络,建立多元主体责任共担机制,形成多元化、多样化、多层次融资格局,提升老年人及其家庭支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