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热门话题”中寻求“独特视角”?上海视协短视频讲座进行中
如何在“热门话题”中寻求“独特视角”?上海视协短视频讲座进行中
在短视频创作中,如何在热门话题中找到独特的视角?上海电视艺术家协会和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主办的短视频大赛邀请业内专家进行讲座,分享创作经验。本文将重点介绍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工作室负责人、一级导演刘丽婷的讲座内容,探讨选题的重要性、方法和误区。
选题的重要性
对于视频创作来说,“选题”是最为重要的环节。好的选题本身就是成功的一半,如果选题一般,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选题有一个“真实性”的基本原则,这个“真实性”并非泛泛而谈,而是贯彻于创作本身,回归到视频创作之初,电影的诞生,以及纪录片的诞生,其实就是来自于“真实”。
例如:世界上最早的电影1895年《工厂大门》,是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实景之作”,他们有12部实验性影片,本源都是纪录片。还有上海最早的城市影像,1898年的上海,还有1922年历史上第一部长纪录片《北方的纳努克》,记录了因纽特人首领纳努克一家人从1920年8月到1921年8月期间的日常生活,包括与白人交易、捉鱼、捕猎海象海豹、灶火烹饪,以及建筑冰屋的场景。1989年,该片被美国国会图书馆选入“国家电影记录册”。
选题的方法
选题到底怎样选?“热门话题”和“独特视角”之间的平衡,是走向成功选题的一条有效路径。
比如12集纪录片《故宫》的创作团队在故宫进行了长达几年的拍摄,在纪录片界还是非常震撼的,他们拿到了一个其他人很难拿到的选题,这已经成功一半了。2005年拍成后,果然获得巨大成功。
后来又出了一部纪录片叫《故宫100》,它用更轻松的方法,也是进故宫拍文物,可以把文物拿出来转着拍,顶级专家出镜受访……可以拍到这样的选题,某种意义上,已经赢了。
2016年又出了一部故宫题材的《我在故宫修文物》,这一年已经有了包括B站在内的很多视频网站,《我在故宫修文物》在B站首播,以非常轻松的方式让大家看到了另外一种可能。
从2005年的《故宫》至今,拍过很多类似的故宫纪录片,如《紫禁城》《故宫600年》等等,故宫是很好的IP,有很多人想看,甚至有很多自媒体拍故宫的猫,这样的选题就自带了一些热度。
关于“独特视角”的问题,我很羡慕央视拍的《故宫》和《故宫100》,一个非常年轻的导演拍了《我在故宫修文物》,这是他自己的角度。
《故宫100》真的很令人羡慕,可以拍到“没有人”的故宫。《故宫100》诞生于2013年,那个时候刚刚有略短的短视频出现。到了《我在故宫修文物》,就变得非常不像电视台的纪录片了。
这几部片子创作于不同年代,获得了不同的创作资源,但是它们始终围绕“故宫”这样一个宏大的文化主题。当你心中想好一个主题,其实你已经有了自己的视角和方法去接近它,但前提是要吃透这个主题。
我们普通的短视频作者更关注或者说更容易驾驭的还是关于“普通人命运”的选题,从中央台的《东方时空》到上海台的《纪录片编辑室》,从1990年代初起,主流媒体开始把焦点对准普通人。普通人是我们每个创作者更能够接近的主题,我们可以看一下,不同年代的创作者是怎样创作这个主题的。
1992年上海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德兴坊》,创造超过30%的收视率,超过了史上任何一台综艺、晚会,可能只有1980年代的春晚可以与其媲美。《德兴坊》讲述改革开放初期上海一条老式弄堂的困顿和即将面临的变化。之前的镜头大多对准的是国家大事,人物拍的都是英雄和模范,当视频创作者发现身边普通的小人物的命运是“永恒的主题”的时候,《德兴坊》这样的纪录片就应运而生了。
《毛毛告状》也很有代表性,讲的是一个外来务工女孩,她坚称自己刚出生的宝宝的父亲是一个上海人,但是他不承认,所以她来上海告状,还求助于电视台,导演看到了这个选题的价值,一个外来务工者如何在上海解决这个问题。当你决定拍它的时候,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它也创造了上海电视史上的奇迹。
这个片子的可贵之处就是对准了一个最弱小最无助的个人,完整跟拍了整个过程。纪录片播出很多年之后,摄制组还对片中人物进行了回访,了解毛毛长大之后在上海的生活情况。当人物的命运与芸芸众生的命运产生链接的时候,就会有很多人关注。
2016年的纪录片《人间世》在网上也非常火,摄制组在上海的医院里驻点跟拍,见证了非常多的人间悲喜。
这几部纪录片是不同年代创作的,它们关注的都是一个主题——普通人的命运。这是主题,什么是选题呢?你选择怎样的人,他能不能接受你的拍摄,这就是你创作的选题。这两项你咬准了,这个视频的拍摄就不会差。
我们在分析纪录片的“主题”的时候,其实往往已经带着“视角”。比如说故宫是个好的主题,很多创作者可能都想走近它,你能不能带着自己的视角去走近它呢?《我在故宫修文物》的播出效果未必比之前的《故宫》和《故宫100》差,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判断,在“独特视角”的问题上,大家不必妄自菲薄,我常常这样鼓励自己,也鼓励各位创作者。
选题的误区
选题的误区会有哪些?
第一,跟风现象。如果现在拍考古、文物很热,那么考古、文物选题就是一条相对拥挤的赛道,那么独辟蹊径的能力就会显得很重要。李子柒成功了,你照着她路数搞就未必成功,你不妨去探索一条更加不一样的道路。
第二,背离事实的创作原则。从事实当中选择你想要创作的部分,这是我们想做的,但是千万不能编造,不要以为不是在大的视频网站放的片子就可以搬弄事实,虚构创作和非虚构创作是完全不一样的。
第三,主观臆断,不尊重拍摄对象。拍摄对象是真的还是假的,是自然抓拍的,还是摆布的,还是看得出来的。你的作品是不是真诚,人物是不是能够真正走入人心,与你拍摄对象的沟通、交流非常重要。希望大家要特别注意,不要因为拿到了一个好选题,就希望拍摄对象按照我们的思路去走。
找选题永无止境,今年是我工作的第22个年头,我一直在找选题,不停地在找选题、累积选题,我有一个文件夹是安慰自己用的,就是写过就当做过了,你有很多很感兴趣的东西,但是它就会差一些机缘和机会去完成它,我们每个人还是要找准自己的特长,和自己内心真正想做的东西,你把这些东西攒起来,有时机就赶紧做,没有时机就放在那里继续积累、寻找,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和赛道。
选题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热门话题和独特视角大家需要平衡,其实真正需要平衡的是大家的内心,你到底想做什么,你坚定不移地做,你想做这个主题,坚持内心就可以完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