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暖“羊羊”!浙江的羊肉佳肴,你吃过哪些?
冬日暖“羊羊”!浙江的羊肉佳肴,你吃过哪些?
羊肉性温热,是大江南北公认的一道冬日暖身滋补美食。在浙江这片土地上,从杭嘉湖平原到金衢盆地,从东海之滨到钱塘江畔,各地人民以智慧和匠心,创造出各具特色的羊肉美食。这些美食不仅满足了人们对美味的追求,更承载着浓厚的乡愁和文化记忆。
红烧羊肉
红烧羊肉:江南风味的代表
红烧是最具江南特色的羊肉做法。选用大块带骨带皮、肥瘦相间的羊肉,在柴火灶里慢炖,加入盐、月桂叶、酱油、黄酒、冰糖等调料。几小时后,揭开锅盖,满屋都是浓郁的羊肉香。此时的羊肉看似完整,实则酥烂,一戳即透。汤汁油水分离,清透的羊油浮于表面,而下层的汁水已经在冰糖的作用下收干成半流质的胶体,稀溜溜裹在羊肉上。再下一把青蒜苗出锅,香甜馥郁,肉味张扬。
浙江红烧羊肉的做法主要集中在杭嘉湖平原,这里所饲养的羊是一种更接近于北方绵羊的品种:湖羊。湖羊膻味较轻,肉厚脂肥,水乡百姓认为,只有甜美、绵长的红烧,才是它最好的归宿。
杭州临平·红烧羊肉
在杭州临平,许多村都有专为喜宴掌勺的老底子“厨师公”。他们在烧制红烧羊肉时,会备齐柴灶、铁锅、甘蔗,甘蔗必须是本地出产的紫皮种,否则滋味总是差一点儿。开席前,灶台上架起大锅,甘蔗梢铺底,上面放羊肉,再加入水和调味料,慢火熬煮。垫在锅底的甘蔗,除了防止羊肉被烧焦之外,其所含的糖分与果酸,也能为羊肉去膻增色。
刚端上桌的红烧羊肉,酥嫩、喷香。一口咬去,软烂的肉纤维在嘴里绽放,羊肉和红烧卤汁的香味一起在口腔里震荡。
湖州南浔·柴火羊肉
湖州南浔练市镇的柴火羊肉远近闻名。当地有句俗语:“桑蒲头烧羊肉,打巴掌不放”,意思是用桑柴烧出来的羊肉,吃到嘴里就算被打也绝不松口。南浔作为丝绸之乡,桑林遍地。桑柴含水量高、木质紧,燃烧时间长、火力小、余温久,可以更好地帮助羊肉收汁,去除膻味。
一碗经典的练市柴火羊肉色泽晶亮,红如琉璃,肉颤巍巍的,兀自散发着香气,色香味俱佳。
白切羊肉:原汁原味的呈现
浙江绍兴、金华、衢州一带的人认为,原味白切是对一块好山羊肉最大的尊重。当地白切羊肉大都选用本地散养的一年内的羯羊(阉割后的公羊)。散养的山羊活泼好动,且一岁大的公山羊特别好斗,运动量大,阉割后膻味更轻,肉质更为紧致细腻。
白切羊肉
上好的浙江白切羊肉,直接用清水整只白煮,除了盐,别的佐料都不加。白切羊肉还有一步酷似粤菜里“过冷河”的技巧:煮完羊后,整只挂起,在寒风中晾一夜。一煮一晾,软烂的肉重新恢复紧致,风味物质与口感得以充分保留。坚韧的结缔组织转化成果冻似的明胶,游走在羊油与羊肉之间。第二天一早,晾好的羊肉被取下分解脱骨,切成带皮的肥瘦相间的片状,熨帖地倚在一起。
夹一块放在嘴里,有淡淡的奶香味,稍咀嚼几下,酥嫩结实的瘦肉、入口即化的羊脂以及爽口弹牙的羊皮组合成神奇的味觉体验。
金华东阳·千祥羊肉
千祥羊肉是金华东阳家喻户晓的一道特色美食。几百年来,千祥人凝练出了一套成熟的烹羊技艺——冲、刮、挂、泡、捆、汆、煮、起、晾、保、切。
白!非常白!白里透亮——是千祥白切羊肉外观上最显著的特点。
不仅如此,千祥羊肉还很嫩,嫩得像婴幼儿的肌肤。当地人盛传:孕妇常吃千祥羊肉,生出的孩子皮肤会很白。
绍兴上虞·道墟羊肉
绍兴上虞的道墟羊肉,曾因乾隆年间被封为御菜而声名大震。道墟羊肉也是一种白切羊肉,但烹饪方式并不是水煮,而是慢蒸。道墟羊肉通常要用柴灶文火蒸4至5个小时左右,蒸过的羊肉吃起来皮滑肉韧,清香可口,蘸点酱油便风味十足。
羊肉与主食的完美结合
羊肉不仅能独挑大梁,也是打辅助的好手,比如和各色主食搭配来吃。
宁波慈溪·羊肉骨头粥
一碗羊肉骨头粥,是慈溪人深冬寒夜里割舍不了的鲜味。晚上七八点左右,慈溪坎墩的十余家小粥铺座无虚席,食客们一边吃着美食,一边拉着家常,一旁木桶里的羊肉骨头粥冒着热气,散发着香味。
羊肉骨头粥
这粥原本是几十年前的守夜敲更人在晚上驱寒的食物。时间久了,大伙儿发现了它的独特魅力。鲜而不膻、温热香醇的羊肉骨头粥便成了街头巷尾的大众美食。每天中午,店老板将羊骨头放进杉木与铁锅相连的大桶里,大火煮上三四个小时,待到骨头酥软时放入浸泡好的大米再炖煮约一个小时,羊骨头粥才大功告成。
嘉兴秀洲·蒸缸羊肉面
位于嘉兴秀洲的新塍,地道美食数不胜数,其中最出名的要数蒸缸羊肉面。“三油三瘦”的羊肉块质感丰满、肥而不腻,用稻草扎好、焯水、入蒸缸,铺上羊肚、羊脚,最上面一层覆满羊油,加入调料就可以开始烧煮了。先大火上滚,然后转小火煮至少两小时,停火后继续焖六小时以上。蒸缸羊肉的精髓在一个“焖”字,靠的是缸体内不断回流的热气,将羊肉缓缓焖烂、入味。
有了蒸缸羊肉,新塍人的早晨就从一碗羊肉面开始。将羊肉碗端起,连汤带肉一起浇到面上,搅拌均匀。金黄油亮的面条裹着浓香的羊肉一口吸溜进嘴里,鲜香而筋道的丰富口感,让人由衷生出无尽的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