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宝宝大便看身体健康状况
从宝宝大便看身体健康状况
大小便是人天生的非条件生理反射。新生儿期,宝宝的排泄次数多且无规律性。但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大小便次数会逐渐减少,量则会增加。因此,1~3个月的小宝宝在排泄护理方面需要一些特别的关注。及早培养宝宝良好的大小便习惯,不仅能使宝宝的胃肠活动具有规律性,有利于保持宝宝皮肤的清洁,减少家长洗尿布的麻烦,还能训练宝宝的膀胱储存功能及括约肌收缩功能。
观察宝宝大小便的技巧
1~3个月的宝宝,每天大便次数约为3~4次,随着月龄的增长,大便次数会逐渐减少,到3个月末时每天大便1~2次。而小便次数约为20次左右,这是因为初生几个月的宝宝,膀胱肌肉层较薄,弹性组织发育不完善,膀胱容量小,贮存功能差,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及调节功能差,肾脏对水的浓缩、稀释功能亦差。因此,宝宝的小便次数比较多。当然,如果家长细心观察,会发现宝宝排便的次数与进食量和饮水量都有关系。
首先,家长要注意观察宝宝的排便需求。多数宝宝在大便时会出现腹部鼓劲、脸发红等现象。当出现这些现象时,可以试着给宝宝把便。并且,一般在宝宝睡醒及吃奶后也要及时把便,但不要把得过勤,否则易造成尿频。其姿势要正确,使宝宝的头和背部靠在大人身上,而大人的身体不要挺直,因为3个月以内的宝宝还不会反抗。同时把便时,给予宝宝其他的条件刺激,如“嘘嘘”声诱导把尿。刚开始时,宝宝不一定配合,但坚持训练,相信宝宝会逐渐形成条件反射。
观便辨健康
正常的大便应该是:纯母乳喂养的宝宝的大便呈金色,是稀糊糊的软便。有时宝宝放屁带出点儿大便污染了粪便周围,偶尔也有大便中夹杂少量奶瓣,颜色发绿,这些都是偶然现象,关键要注意宝宝的精神状态、食欲情况。只要宝宝精神佳,吃奶香,不必去打针吃药,密切观察即可。
不正常的大便是:如水样便、蛋花样便、脓血便、白色便、柏油便等,则表示宝宝有病,应及时找医生治病。
对于只有几个月的婴儿,应密切观察他的大小便情况,以摸清婴儿大小便的规律,开始进行把婴儿大小便,甚至在夜间也可这样做,为以后养成良好的大小便习惯打下基础。习惯的养成非常重要,既有利于宝宝自身的新陈代谢的养成,也有利于家长们的护理。同时有规律的排便,通过观察大便才能更加准确地辨别出宝宝的身体健康与否。
总结:排泄物的状态是很能表现出身体的健康状态的,小宝宝有什么不舒服或者疾病自己不能表达出来,除了常规的健康检查,观察大便的情况可以说是最好的方法了。我们以上介绍的观察宝宝大小便的技巧,对于及时了解宝宝的身体状况是非常有利的,而且比去医院检查要及时省事得多。